香港贸发局在德举办四场招商活动 德国商家怎么看?

16322828532206054163_0

【博闻社】本周,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德国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和杜塞尔多夫举行了四场名为”迈向亚洲,首选香港”的主题活动。在杜塞尔多夫主打贸易与销售的研讨会上,无论是香港贸发局、香港政务司,还是前来传授经验的在港企业,都反复重复着这样一句话:香港是一扇通往中国市场的大门。

德媒引述德国一家生产冲压件、塑料件等五金配件的老牌企业的销售经理科伯茨(Sebastian Kopotz)说, “我们想去香港、去亚洲,尤其想进入中国市场”,

带团的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女士称,”对于德国企业而言,香港是一扇通向中国、具有吸引力的大门。……这不仅是因为香港与我们的祖国紧密的经济往来,也取决于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的繁荣发展,其作为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

在杜塞尔多夫从事金融中介服务的企业主阿里(Ali Taghizadeh)在研讨会后对德国之声说,他相信想去中国发展,要先通过香港这个跳板,”因为那里(香港)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桥梁”。

曾在青岛工作、如今在北威州一家年轻的创业企业从事市场工作的普拉姆(Jonas Plaum)也表示,在香港建立有限公司,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税务上,都极具优势。他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考虑在香港发展、建立分公司。

与此同时,普拉姆却也提到,中国内地和香港”在行事方式上完全不同”。”当我在中国呆了6个月后到香港的时候,感觉又回到了欧洲。……我能理解那些想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大陆)的企业,不过这只能算是过渡。如果想和中国做生意的话,就应该去中国。”

德国席勒学院的阿佩尔(Rainer Apel)更直接地对记者说,”去中国,(相比香港)更好的跳板是重庆,是上海!”

报道指出,无论2年前那场要求实现自由选举、民主改革的雨伞运动,还是记忆犹新的”铜锣湾书店事件”,都加深了香港民众与北京政府之间的裂痕。伴随着港民担心香港”赤化”,主张香港获得更多独立自主的本土派、泛民新生代崛起,并在选举中首次进入立法会。

杜塞尔多夫这场招商活动举行的当日(9月28日)恰逢雨伞革命两周年纪念日,一些民运人士和港民举行了名为”市民已觉醒”的纪念集会活动。身为”占中三子”的戴耀廷也在这个两年节点时写道:”(雨伞运动的)效果仍在发酵,更大影响在后头。”

不过德媒说,在杜塞尔多夫的会场上,听不到关于政治风波的只言片语。各位演讲人或强调”一国两制”、香港的司法独立,或高度评价北京政府对香港的承诺与投入。

唯一的例外出现在研讨会小组环节,巴斯夫的执行董事会副主席兼首席技术官薄睦乐(Dr. Martin Brudermüller)含蓄地表示,要谨慎香港越来越”中国化”,应该”保持平衡,保持这个美好的小地方”。

会场外,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前政治局势对于香港营商环境的影响时,老牌德企的市场经理科伯茨称,其企业更感兴趣的是与顾客建立联系,”框架条件虽然重要,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排除某个选项”。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