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在即 潭门渔民集体被封口

2013年4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琼海市潭门镇
2013年4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琼海市潭门镇

【博闻社】中菲南中国海仲裁案最后裁决的日子越发临近,一些西方记者来到中国海南省琼海市一个以“海上民兵连”著称的小渔村,发现一股显然是来自中国政府的力量正包围着这里。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约翰·萨德沃斯(John Sudworth)近日在潭门镇遇到了麻烦,从港口到渔市,再到回酒店的途中,所到之处总有几辆车窗上贴着黑膜的中国政府车仅仅尾随。 当地人对他不是三缄其口就是简单地重复着政府的立场:南海是属于中国的,因为中国的渔民最早抵达那里。后来总算有一位“船老大”愿意回答几个问题,但很快传来消息说,采访后他立即被警方带走问询。萨德沃斯猜测,惹上麻烦的原因是他问了太多有关“海上民兵”的问题。

“他们是海洋业从业人员,通常是渔民,白天在海上作业,以捕鱼为主,但是他们是登记在册的海上民兵,他们的船只也在地方海上民兵机构登记,因此他们不时能被赋予国家发起的具体任务,”美国之音引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艾立信(Andrew S. Erickson)说。

“海上民兵”的概念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中共建政之初,一些装备轻型武装的渔民就活跃在东南沿海,为当时力量尚薄弱的解放军海军提供有力补充,也成为《海霞》、《红色娘子军》等艺术作品颂咏的对象。

但是,很多西方人对这些亦渔亦武的海上民兵却闻所未闻。在中国与邻国围绕南中国海的争端不断升级之际,艾立信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研究员李俊华(Conor Kennedy) 撰写的一系列有关海南省海上民兵的文章引发了西方对这个草根群体的关注。

潭门镇的海上民兵连成立于1985年,这个由100多名渔民组成的准军事组织近来卷入了一系列因主权问题引发的海上冲突,也因为2013年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而声名远扬。

报道说,半岛电视台驻马来西亚记者佛罗伦斯·吕(Florence Looi)怀着对民兵连的兴趣和好奇来到潭门镇。在这里,她碰到了几桩怪事——车子驶过镇上时,刚好遇上四五十名身穿灰蓝色迷彩服的男子在烈日下操练。吕询问当地宣传部门人员,这是否就是著名的潭门海上民兵连,得到的回答是,他们是在拍电影。

镇上有个叫王书茂的男子被安排接受她的访问。王书茂说,那些人不过是普通的渔民。他们穿迷彩服只是为了防晒。他从没听说过镇上有什么民兵连。

然而,中国的百度百科上介绍说,潭门镇一位名叫王书茂的人是该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并且由于他在南海维权方面贡献突出,2013年还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中国试图用自己的海上民兵来达到某种欺骗目的,”艾立信对美国之音说。他指出,这些渔民被看作是勇敢的爱国水手,反对外国海军和海警的进犯,他们加入准军事组织,为他国海军和海警制造了一个棘手的灰色地带。

尽管通过官方的途径极可能碰壁,但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艾立信说:“幸运的是,很多公开资源为这个题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中文的资料尤其丰富。对于依赖公开信息源的研究人员和学者来说,中国其实处于一种相当透明的状态。”

艾立信等人的研究指出,近年来,这支由政府控制,渔民组成的非正规海上部队被中国推到维护主权的最前沿。他们干预过美国调查船的航行自由,和菲律宾海军在斯卡伯勒浅滩(中方称黄岩岛)对峙,卷入中越围绕“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风波,不久前他们还骚扰过美国“拉森号”导弹驱逐舰的自由航行。

今年2月,海南省军区和地方相关部门出台了《海南省海上民兵建设“十三五”规划》,对海上民兵和相关设施建设、使用等问题做出系统性设计。艾立信说,这无疑显示中国将继续扩大海上民兵队伍,而习近平裁军30万的决定很可能进一步壮大海上民兵的发展。

外界普遍预期,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庭将在几个星期内就菲律宾提交的南中国海仲裁案做出最后裁决。中国一直表示拒不接受、也不会承认裁决。艾立信认为,假使中国想要给菲律宾一点颜色,或是恫吓那些可能提出类似诉讼的邻国,未来很可能还会看到中国利用这些“小蓝人”滋扰菲律宾和其它邻国军队。

2 Comments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