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粮食危机加剧 世界粮食计划署获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
|
【博闻社】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10月9日宣布将2020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表彰该组织在全球,尤其是在武装冲突地区,与饥饿作斗争的努力。此时正值全球笼罩在饥荒威胁的阴影中。
颁奖词中写道,世界粮食计划署为消除饥饿发挥重要作用,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作出杰出贡献,同时致力于阻止饥饿成为战争和冲突的武器。
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第12次将该奖授予联合国相关组织或个人。法新社说,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认为,显而易见,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寻求多边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案。
世界粮食计划署原名粮食援助政策与计划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是隶属于联合国的食品援助组织,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组织。2019年粮食计划署为来自88个国家的近1亿受粮食不安全和饥荒所苦的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表示,饥饿和暴力冲突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冲突将带来粮食不安全,另一方面饥饿也会引发暴力冲突。粮食计划署就是将人道主义工作与维护和平的努力相结合的先锋,在推动国际合作,将粮食安全纳入维护和平的手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8年通过的联合国安理会第2417号决议明确谴责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的行为,并呼吁各国在其管辖范围内,对违反相关国际法的行为开展调查。
委员会表示,希望通过今年的奖项,让全世界关注正遭受或面临饥饿威胁的数百万人。
从2015年起,消除饥饿就成为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粮食不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过去四年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攀升了近70%。2019年遭受严重饥荒的人数达到近年来最高,为1.35亿人,主要受战争和局部武装冲突影响。
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在也门、尼日利亚、南苏丹、布基纳法索等国家,武装冲突和疫情的碰撞导致在饥饿边缘徘徊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飓风和季风季节的大风和强降雨、东非的严重蝗灾,也使得全球部分地区的食品储量处于低位,进一步加剧了疫情所造成的严峻形势。
根据粮食计划署6月发布最新估算,到今年年底,全球饥饿人口数量或将增至2.7亿,比疫情暴发前多出82%。为应对这一情况,粮食署已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应对行动,将受助人数增加至1.38亿。
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如果粮食计划署无法得到充足的财政保障,世界将面临无法想象的饥饿危机。
联合国此前表示,为了在未来六个月内为83个国家提供挽救生命的食品援助,粮食署需要49亿美元资金,其中有一半以上都会通过现金汇款和食品券的方式进行发放,以便让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居民能够在本地市场内满足每日的食品需求,在减少饥饿的同时协助刺激经济复苏。
委员会还提到,如今对国际社会团结和多边合作的需求不断提升。21世纪以来,有超过20%的和平奖得主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此外有两个国际机构多次获得和平奖,分别是三度获奖的红十字估计委员会和两度获奖的联合国难民署。从和平奖设置以来,共有19年没有授奖,超过其他任何诺贝尔奖项。
和平奖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制定的五个奖项中的一个,但与其他由瑞典评定的奖项不同,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评定。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五名成员由该国议会任命,全部为挪威议员。这一设置在1895年诺贝尔设立遗嘱时就已确定,当时挪威和瑞典还属于一个国家。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授予“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减少或消除现役部队、维持和推动和平进程尽最大努力或作出最杰出贡献的人”。一战前该奖项通常授予和平运动的先驱,到了二战和平奖的焦点开始转移至有助于维持国际和平、稳定和公正的政治家们。二战后的和平奖则主要表彰在四个主要领域作出的贡献,包括军备控制与裁军、和平谈判、民主和人权。进入21世纪以后,气候危机也成为和平奖的重点关注领域。
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0万元)。得奖者还将获得一枚金牌和一张证书。
界面新闻/法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