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航空裁8500职位停止营运港龙航空 系香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
【博闻社】有香港旗舰之称的国泰航空21日宣布重组及大裁员计划,应付新冠状肺炎疫情对该公司营运所造成的严重打击。国泰董事局通过的重组计划主要是国泰航空集团(包括港龙航空)将整体削减约8500职位,而旗下的港龙航空亦将停止营运,并即日生效,由旗下快运航空营运港龙航空的大部份航线。
根据南华早报以及苹果日报等港媒报导,国泰重组计划削减约8500职位,约占国泰航空集团总数3万5千个职位的24%。在该8500个职位当中,未来数周将裁减约5300名驻港员工,另有约600名非驻港员工可能受到影响,但须视乎有关地区的监管规定而定。由于近月实行冻结招聘及关闭若干海外基地等节流措施,其余2600个职位现已悬空。
国泰表示,尽管港龙航空停止营运,公司将确保港龙航空有足够资金履行其承诺及责任。疫情为航空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公司的管理团队一直灵活应对这个极为艰难的局面。公司已着手进行资本重组计划,推行了多项现金保存措施,包括暂停非必要开支、推迟飞机交付、推出特别休假计划及实施高级管理层减薪。即使作出多番努力,公司每月仍然流失15亿至20亿元现金。预计是次重组将使集团于2021年每月减少约5亿元的现金支出。
港龙航空35年由亲中华人富商创立,目的是与英商太古集团旗下的国泰航空分庭抗礼,期间港龙航空营运者转手多次,最终导致港龙走向末路的,是武汉去年年底爆发的新冠状肺炎病毒,倒闭在当初假想敌的国泰手上。
1985年5月,经时任新华社(即中联办的前身)社长许家屯游说下,商人曹光彪、李嘉诚、霍英东、郭鹤年、冯秉芬、中资机构中银集团、华润及招商局等共同创立港龙航空,成立初期只拥有一架波音737-200客机,首航由香港飞往马来西亚亚庇市。
港龙成立后,因其浓厚中资背景而受打压。当时港英政府推出“一航线一公司”政策,严重打击港龙。即使在同年11月引入船王包玉刚而淡化其中资背景,亦无补于事。
1989年11月,包氏家族将手上股权售予曹光彪儿子曹其镛。1990年,港龙股权重组,国泰及太古动用3亿多元入股。国泰、太古及中信泰富共持有港龙89%的股份,曹氏逐步减持其股权;同年国泰将其北京及上海定期航线转予港龙。
1996年,中国国际航空集团有意来港发展,太古系为开展内地市场,所以向中航出售股权。其时中航及中信泰富的持股量逾60%,基本上港龙已受到中资掌控。1997年12月,中航及曹氏家族将其港龙股份转让予中航兴业,使其现为港龙最大单一股东。2004年,中航又将中航兴业的股权转予在港上市的中国国际航空。当时国航透过中航兴业持有港龙约43%股权。
2006年,国泰最终以82.2亿元向中航及中信泰富全购港龙,港龙重归国泰,而国泰亦增持国航股权,国航持有国泰10%股权,加强双方的互控关系。
港龙于2016年时被“re-brand”,当时中文名称由港龙航空改为国泰港龙航空,英文名则由Dragonair改为Cathay Dragon,而两间公司保持独立运作。国泰时任行政总裁朱国梁解释,两间航空公司一直在各个层面整合,惟没有完成“最重要一步”、即整合品牌,认为此举有利提高旅客对国泰认知。
香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因管理不善而在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排名跌出三甲的国泰航空,21日宣布在港裁员5300人,多名资深劳工界人士表示,今次裁员人数或是本港劳工市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比2002年敦煌酒楼集团结业、约2000名员工失业更多,又担忧国泰今次裁员会起带头作用,其他企业亦有样学样,引发大规模裁员潮。
前工联会副会长梁富华表示,自己为劳工界争取权益48载,据其了解今次是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事件,如2002年敦煌酒楼集团全线结业,亦只有约2000名员工受影响。他又指出,疫情对本港影响持续,相信该批员工未来求职之路会较困难及漫长,因市场上已无空间容纳该些人,其他行业要维持不裁员亦不容易。
劳工界议员潘兆平亦形容,国泰裁员数字令人震惊,以其所知是本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以往只有80年代一些电子工厂一夜之间要迁往内地,才会突然裁员1000至2000人。他指员工是一间公司的重要资产,当这些人员流失后,日后要补充人手恐不容易,批评国泰作为本港龙头企业未尽社会责任。
潘续称,现时本港失业率高达6.4%,有近25万人失业,相信难有行业可容纳被国泰裁出来的5300人。他又指不少企业现时亦捱得十分辛苦,担忧国泰带动裁员潮,会影响到其他大企业纷纷倣效,引发大规模裁员。
法广/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