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临沂治污连锁反应考验治理水平
|【博闻社综合】近日, 针对山东临沂因治污导致6万人失业,治安恶化的报导,“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发表题为《临沂治污的连锁反应,考验治理水平》的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媒体的关注,让山东临沂铁腕治污后的“连锁反应”,进入公众视野。在被环保部约谈后不久,当地迅疾关停了57家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工厂停工,废气停排,却也由此引发了上千亿的债务危机,并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失业。
出现上述情况着实令人遗憾,但当地强刹污染之风的态度,还是应该肯定的。环保的重要性,在今天的中国如何强调都不为过。昨天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即明确指出,现在,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查方案(试行)》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更折射出在环保问题上,力度不会减、决心不会变。
不过,铁腕治污,关停企业,也必然会带来一些短期的影响。正如临沂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工厂停产,资金链就会紧张,债务压力自然增大;地方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收入就要缩水;而工厂工人丢了工作、没了收入,生活也会面临困境。这些所谓的“次生灾害”,提示社会治理者,不仅要关停工厂,也需要下好先手棋、想好后招,问一问工厂关停之后怎么办?
的确,不管环境保护多么重要,这都不是一道简单的判断题,不可能直接划勾划叉,就能判出是非曲直、算出成败得失。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题”,要答好,必须统筹上下、兼顾左右,只有在过去、当前和未来的宏观视野中协调处理、整体考量,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效。
具体来看,治污或许需要一点投鼠忌器的谨慎。污染之鼠撕咬环境肌体,地方政府理应捕杀;但企业与民生利益之器,也不能不管不顾。对于污染企业来说,黑色产能是绝路,绿色生产是出路。政府是否可以先勒令停产整改,启动银企协商,争取促成企业还贷时间延长、债务压力减轻,为其转型升级或谋求新增长点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对于企业员工,是否能先期提供相应岗位或者职业培训,帮助其顺利再就业,或者办理失业保险,保障收入来源?
从长远来看,关停污染企业,也是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推倒旧的生产模式,才能为新的生产模式拓出空间。既能缓解环境问题,又能倒逼腾笼换鸟,应该说是地方发展的一个利好。不过,也正是因为环保红利的“缓释性”,才更考验着治理水平,更需要布好局、顾大局、看全局,协助企业转型,助推发展升级,更好地度过阵痛期。
临沂的情况,在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存在。从单纯追逐经济增长到注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一场思想观念和发展路径上的革命。在更大层面上看,改革也同样可能会遇到类似短期与长期、局部和整体的矛盾。分清大小难易、明确轻重缓急、摸清内在规律,才能牵得住“牛鼻子”、找得准突破口;把握好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和耦合性,才能把政策措施安放在整体、长远的棋盘,把改革落到实处,让公众有短期和长远的“获得感”。
说到底,不管是化解环保行动的连锁反映,还是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更多问题,都需要有辩证思维、系统思维,以科学的方法善谋善干、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