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激增放大中国经济风险
|【博闻社】中国债务增速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两倍。华尔街日报指其催生了信贷危机苗头,可能进一步阻碍中国经济向较低增速、以消费拉动的模式转型的努力,也加剧了投资者和分析师围绕中国债务问题的担忧情绪。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Standard & Poor’s Ratings Services)称,目前公司债与中国GDP之比为160%,2008年为98%。美国的水平为70%。中国央行称,去年中国未偿还公司债总额增加25%,至人民币14.6万亿元(约合2.2万亿美元)。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寻求通过发展债务和股权融资完善其资本市场。过去银行贷款在中国所有借贷中的占比达到70%左右。随着两年前不良贷款开始增加,监管机构将视线转向股票和债券市场,寻求分散系统信贷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
由于股市的暴跌,将企业债务转为股权融资的努力草草收场,但监管者仍认为「债券市场是调整风险的一个可行渠道」。
报道引述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分析师锺汶权(Ivan Chung)说,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三难选择困境,既希望保持不低于6.5%的经济增速,又想推进改革实现经济再平衡,同时还想去杠杆,三者不可能同时兼得。
债券发行数据显示,去年大约70%的债券增量来自业已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及相关建筑行业。大约10%的债券增量来自钢铁厂、水泥厂和电力供应商等重工业和基建相关公司。而目前正值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以及中国重工业产能过剩之际。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发行新债的同时,昔日向它们放贷的机构则在买入这些债券。据中央结算公司(Chinabo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持有公司债余额的三分之二,另有大约28%的债券在债券交易所交易,其余债券为信用社和证券公司持有。
随着偿债成本上升,生产性投资占用的资本减少,利息支付占用的资金增加。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估计,目前中国用于偿还公司债和家庭债务的资金占到了全国GDP的大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