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式去产能“下有对策”
|【博闻社】《金融时报》周五(3月11日)刊登记者露茜·霍恩比发自北京的报道。报道说,中国去产能计划面临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
文章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解释了中国各级政府的不透明内部运作,而这一现象在两会期间公开展示—中央政府的去产能计划令需要为此埋单的地方政府怨声载道。
过去两周,中国承认解决去产能问题涉及大规模裁员—有人估计几乎将高达600万人。报道说,北京提出中央政府出资一千亿元人民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去产能职工安置的同时,明确表示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回报,银行会提供新贷款。
作者认为,这一成本分摊方案的问题是,依赖煤钢产业的地方政府看到本地明星企业破产,自身财政收入也将受到影响。
文章说,地方两会代表们虽然支持李克强总理的去产能计划,但是纷纷利用两会这个机会表达希望中央政府负担更多的呼声。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就是其中之一。过去两年,黑龙江省经历了讨薪教师和中石油退休人员的愤怒抗议。10月,国有龙煤矿业宣布将24.8万员工裁掉10万人。报道说,陆昊在两会黑龙江代表团活动上指出,龙煤矿业的员工工资负担等同于黑龙江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而油价下跌意味着税收减少100亿元。
另一个严重依赖煤矿产业的陕西省更直截了当,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李克强处置“僵尸企业”的概念其实等同于破产,而解决办法是“中央政府补贴”。文章说,财政改革旨在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但是关闭负债累累的企业、正是承认被拖欠数月工资的工人失业给地方财政增加了压力。
报道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表示,财政收入减少的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向去产能计划提供资金,中央政府必须直接设立基金。
与此同时,拥有较少大型国有企业的省份的立场则完全不同。文章引述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超英表示,无需向关停的企业付出巨额赔偿。
报道引述谢超英说,政府的职责是对因去产能而失业的员工提供有效服务—让那些能够找到新工作的人们得到所需培训,无法找到工作的人们获得失业保险,自身状况更差的人们获得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