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评欧中关系“有时是伙伴,有时是对手”

851419273_2501792395645719578

【博闻社】随着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与欧洲也在重新定位相互之间的关系。德国《商报》(Handelsblatt)驻京记者Stephan Scheuer观察发现,北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而欧盟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要求获得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

标题为《有时是伙伴,有时是对手》(Mal Partner, mal Rivale)的这篇文章发表在该报6月27日经济与政治版面,文章开篇就提到了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并指出这家刚刚运营了6个月、目前仅有大约50名职员在工作的银行,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在上周末召开的第一届年会上,亚投行审批通过了第一批四个融资项目,包括在巴基斯坦和印尼的工程。

德国与中国在亚投行成立初期就进行了一番博弈,最终在柏林的坚持下,北京把该行第一副行长的职位留给了德国人冯·安伯格(Joachim von Amsberg)。作者接着分析道:”欧洲人与亚投行打交道的方式,折射出与这个世界第二大国民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之错综复杂。尽管告别了飞速增长期,中国的巨大市场仍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欧洲人希望在那里有所作为,但也对北京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与中国本土企业相比,外国企业有着很大的劣势,甚至在某些行业完全被排除在外。

而欧盟之所以最近面对北京的声调变得更为强硬,主要是为了给欧洲企业在华争取平等待遇。文章写道:”既然欧洲已经向中国企业开放,那么中国也必须进一步开放。据从外交人士圈传出的消息,中国企业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案例使得相关的辩论更为激烈。目前布鲁塞尔正在进行磋商,哪些经济领域应该被列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可以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相关行业的公司被外资并购。”

而北京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设定的方向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中国中央政府在其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也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业不仅要赶超发达国家,而且今后中国市场的需求也应该主要由本国企业提供的产品来予以满足。”告别飞速增长,告别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中国希望转型为主要由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未来与欧洲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