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港澳」生鮮企業回歸內地 「一流出口二流內銷」不再

供港生鮮回歸慶典儀式
供港生鮮回歸慶典儀式

【博聞社】香港回歸19周年之際,由內地國際品牌管理中心發起的全國首家供港生鮮體驗店在北京開業,50多家供港生鮮企業開啟“回歸之旅”,北京消費者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供港品質的生鮮食品。國際品牌管理中心許京透露,上海作為他最看重的市場,將力爭在今年開設供港生鮮體驗店。

未來,該項目會以北京、上海為主線,以點帶面,實現區域發展布局,達成對一線城市的重點銷售,逐漸完成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網絡覆蓋,讓更多的城市消費者獲得收益。

“特供”香港生鮮食品,合格率99.999%

根據港澳市場特殊性及時供應的鮮活冷凍食品,幾十年來一直是安全、優質、放心食品的代名詞,其以99.999%合格率的質量安全保障鑄造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供港生鮮之所以成為品質的代名詞,是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精益求精的產品要求。以供港雞為例,為追求更好的口感,供港雞養殖時間必須在90天以上,甚至能達 到150天,而普通雞養殖時間為45天。

為保障口感,供港雞必須“保持身材”,體重只能在1.2-1.5公斤才能被選中。供港豬對體重也有明確要求,必須 保證在90-100公斤間而且肥肉的部分不能超過2公分。供應端近乎嚴苛的做法,都是為了保障產品能有更好的口感。

或改變食品“一流產品出口、二流產品內銷”格局

當前,“供給側改革”進入重要實施階段,推動“品質革命”已成為國家戰略。“一流產品出口、二流產品內銷”以及國內消費者赴日本“瘋搶”大米、打醬油等風潮正在倒逼國內食品行業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

許京表示,由於我國長期存在內銷產品與出口產品的標准差異,部分產品的國內標准相對國際標准偏低,導致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質量高差”,這種差異越來越不適應國內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

‘同時長期專注出口貿易的企業難以適應國內的市場規則和競爭方式,缺乏品牌、優質產品不能優價、消費者不信任等諸多問題導致國內優質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國人日益提高的消費水平和多樣化消費需求。

供港生鮮體驗店一角

在此背景下,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在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搭建供港生鮮交易公共服務平台,通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升級。據了解,供港生鮮交易公共服務平台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中“推行國際國內標准接軌”的工作要求,一方面從供給端入手,參照供港標准挑選優質生鮮企業、產品與國內中高端市場無縫對接,增加優質生鮮產品的供給。

另一方面從需求端入手,建立供港生鮮體驗平台,依托“全球選品會”平台,發揮市場主導作用,通過現場“品質”大戰、選品、檢測及體驗等方式,讓“需求側”向“供給側”發出正確的“信號誘導”,建立市場、消費者對供港生鮮產品的信任度,解決供港生鮮產品品質、價格等問題,讓生產企業多掙一塊錢,讓消費者少花一塊錢,從而引領新消費、滿足新需求。

新華網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