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在即 中國學者:北京缺席將不利裁決結果

proxy (2)
舉世矚目的中菲南海仲裁岸將於明日出爐

【博聞社】這次的仲裁案內容,包括中國提出的南海海域九段線(U形線)「歷史性權利」是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中方實質占領的海洋地貌是否為岩礁而非島嶼,因此不能享有專屬經濟海域等。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閻岩表示,外界認為裁決將對中方不利,主要是從去年10月29日仲裁庭的裁決看出端倪。當時5名仲裁員全部認為菲國提出的15項請求中7項仲裁庭有管轄權,而在此之前,中國一直主張此案實質涉及主權,因此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此外,中國一開始就表明不參與仲裁案的態度,在一方缺席的情況下,無法在庭審過程中提出自己的主張和證據,可能會不利。

閻岩認為,12日公布的裁決結果應該不會一面倒的支持菲律賓所有訴求,因為菲律賓「也有不合理和自相矛盾之處」,比如訴求中國的「歷史性權利」不符合公約,但自己也提出在黃岩島附近有「歷史性捕魚權」。

上海交通大學海洋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丹則稱,裁決結果並不特別樂觀,也不特別悲觀。

劉丹認為,今年3月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主動邀請海內外媒體見證太平島「是島不是礁」後,對仲裁案是有利因素,因為太平島200海里經濟區涵蓋了中國占據的島礁,應該會讓菲律賓想要把南沙群島「一一擊破」的戰術無法成功。

她認為仲裁員如果「夠公正」,最佳方式是做出模棱兩可的裁決。對於中國提出的南海U形線及其「歷史性權利」,不需要去判定合法或違法,為未來留下空間。

若裁決表明,中國主張的「歷史性權利」在超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部分無效,那麼,中國在南海諸島的海洋權利會明顯縮小,但中國已表明不接受裁決。

裁決結果出爐後,假使整體對菲律賓有利,閻岩認為,菲國也可能態度低調,因為菲律賓新任總統杜特蒂還希望能跟中國進行雙邊協商,但是美國是否支持菲國的後續行動亦相當關鍵。

仲裁案理論上屬法學範疇,但可能也會受國際關係影響。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永明認為,仲裁最終裁決的挑戰在於是否具有公正合理性、能否成為經典案例,「若太偏袒菲律賓,會站不住腳」。

此外,最終裁決是否能對海洋法發展作出貢獻並進一步明確島嶼的構成要件,也值得注意。不過,金永明說,這難度很高。

金永明說,這次仲裁案中的15項訴求其實只是中菲兩國的「附屬爭議」,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才是核心爭議,仲裁庭只能就海洋法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爭端作出裁決,但要解決主權問題仍需靠中菲兩國直接談判協商。(中央社)

2 Comments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