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风:陈光标需要体制,体制需要陈光标

陳光標用人民幣砌成錢牆在媒體面前行善
陳光標用人民幣砌成錢牆在媒體面前行善

【博聞社】財新網踢爆“中國首善”陳光標與中共前政要令計劃的秘密關係,一石激起千層浪。以下這篇文章發於微信號郁风手記,作者郁风。題目是:

“陳光標需要體制,體制需要陳光標”。

文/郁风

我是从一组照片上认识陈光标的。那组照片上,陈光标被一群受他捐助的孩子簇拥在中间,孩子手上举着大红的受助证明。站在祖国的花朵们中,陈光标笑的格外灿烂。看到这个场景,你会想到什么?没错,基层领导下乡扶贫时的场面。基层领导下乡走到哪都会带着摄影师,而陈光标走到哪摄影师亦寸步不离。领导扶贫的目的是什么,大家都清楚。出于同理,我对陈光标的“中国首善”身份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怀疑。

今天两篇重磅报道将我的怀疑坐实,它们分别来源于网易与财新,网易首先起事,财新紧跟其后。在这两篇数万字的翔实报道中,陈光标的发迹之谜,慈善作假疑云,生意模式,政商关系链,生意模式及近况,都有不一而足的披露。我们最关注的慈善问题,经记者求证,大部分都是陈光标海口吹出的空中楼阁。比如陈自称捐建过52所小学,实际上一所都没有建。

陈光标的另一桩“光荣事迹”是,汶川地震后,“陈光标率领60台大型器械,连同120名操作手进灾区,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灾区打通生命通道,救出几十名幸存者,掩埋了上万具遇难同胞的遗体。”这些报道广泛刊于当时的官媒。但实际上,陈光标是坐飞机去四川的,带的两个随从还是摄影师,之后,陈还在南京废旧厂区让50名工人装成受灾群众,在摄像镜头下进行了一次“情景再现”。

可能有一些人不明白,陈光标这么大费周章的搞这些,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虽然捐款大部分是空头支票,但多多少少自己也要出点银子的。答案是:利益。

陳光標在汶川地震遺址
陳光標在汶川地震遺址

作为商人,利益是毕生追求的东西。而在中国,用最少的成本获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体制。靠近体制或者进入体制,你就能更方便的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在陈光标身上,这种利益获得术被演绎到极致:陈从事的拆迁回收项目,大部分以极低的价格入手,再转手以市场价卖出,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而能低价获得这些项目的原因,背后都有着权力触角的影子。

陈靠近体制的方式,一是用自己慈善活动带来的名望变现,如他后期获得工程的方式多是给地方领导写信,信件内容结构统一为“自我介绍+希望获得相应工程”,在自我介绍部分是固定的:“我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另一种则是用自己的“道德楷模”身份去打动老干部,从而以老干部为跳板,进而结识高级官员,陈的团队人员也说,“秘诀就是从老干部下手,老干部也不要钱,就拿真善美来说服,用他们做跳板认识现任领导。”正是通过这一方式,陈光标结识了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令计划。

陈光标需要体制,因为体制能给他带来一切,而体制也需要陈光标,因为陈光标能为体制树立道德典型。令计划之所以看重陈的原因,正是因为“看重陈光标的舆论动员能力,认为树立这样一个典型是有利的。”

而陈另一个让体制满意的身份是:爱国者。他曾经花钱在《纽约时报》上打出“钓鱼岛是中国的”的半版广告,其后更放言用10亿美元赴美收购《纽约时报》。虽然很快被证实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表演,但如此卖力的表演除了让爱国网民们激动的热血沸腾外,体制看在眼里,也会对他赞许的点点头。

陳光標要下屬做戲扮雷鋒
陳光標要下屬做戲扮雷鋒

体制需要道德模范,就像雷锋一样,道德模范告诉我们,要爱国,要无私奉献,要积极向上,要摒弃一切“负能量”,当然,对这个体制更不能有任何怨言。事实上,雷锋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学生”,雷锋伟大,就说明毛主席伟大。而陈光标也把雷锋视为榜样,他说,“我与雷锋最大的差距就是缺毛主席题字”。

可惜的是,陈光标再也成不了雷锋,因为毛主席再也不能给他题字了。甚至他曾所依赖的李东生、令计划等人也再不能给他题字,因为他们亦沦为了阶下囚。

陈在体制内的靠山倒后,他的风光不再,生意急剧下滑,最终不得不把公司解散,现又靠卖减肥茶为生。而令计划等人倒台后,曾经被压住的媒体报道开始松动,原先不敢出来指证陈光标的知情人也一个接一个的鼓起勇气接受了媒体采访。最终,有了今天网易和财新的两篇起底报道。

陳光標在紐約街頭派錢“扶貧”
陳光標在紐約街頭派錢“扶貧”

报道之后,陈光标会如何?仍然是未知。但毫无疑问,陈光标此前所建立起来的“中国首善”形象,已被推倒的支离破碎。但更深的问题是,陈光标倒了,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陈光标?

那些游刃于政商之间为已牟利的商人还会不会继续存在?通过切胃手术,陈光标迅速瘦成了一道闪电,而要解答这些问题,可没有一道闪电那么简单…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