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論|中共政壇六大新星正冉冉升起

馬興瑞(左)、蔡奇
馬興瑞(左)、蔡奇

【博聞社】当年在中共十八大上,胡春华、孙政才两位60后脱颖而出,成为中央政治局25位委员中最年轻的成员,倍受舆论的广泛关注。

如今离十九大召开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随着十九大人事布局的不断深入,一大批50尾、60后、70后的政坛新星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他们未来的仕途轨迹,不仅会影响十九大中央领导层的组成,甚至还会影响未来中共二十大的人事布局和政策走向。

与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亲密关系,是官员仕途顺利的重要因素

按照中共党章规定,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委员会,由200多个中央委员和100多个中央候补委员组成。从中产生25人的中央政治局,再从这25人中产生7人组成政治局常委会,再从中产生1人做为总书记,成为核心。

在这个金字塔型的结构中,想进入中央高层,必须要成为中央委员。并不是所有正部级别的干部都能成为中委,但是中委一定是担任现职的正部级以上干部,有个别的甚至是岗位重要准备重用的副部级干部。

應勇(左)李書磊
應勇(左)李書磊

按照中共的干部管理体制,副部级、副省级以上的干部由中组部负责考核,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同意由中央任免。同级别的党外人士也是这个程序。因此,在中国官场只有晋升到副部级才能算中管干部,才能进入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野里。

而在地方封疆大吏里,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新疆六省市一把手约定俗成进入中央政治局以外,江苏、山东、浙江、四川、辽宁等经济大省以及区域重镇的一把手,也属于被委以重任、重点培养的对象。

所以,关注未来中国政局的走向,必须追踪观察这些要员的动向。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干部调整中,以下六位政坛新星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第一,广东代省长马兴瑞,1959年10月生人,学者出身,是中共政坛上少有的初始学历为博士的官员。历任哈工大副校长、中国航天集团总裁、工信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18大上以副部级身份跻身中央委员,足可见其深受当时的中央高层器重。

2013年11月调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2015年3月,兼任深圳市委书记。2016年12月,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代省长,将正式接替朱小丹升任广东省省长,打破了广东官场30余年来,由本土官员或广州市委书记升任广东省长的惯例。

第二,北京市代市长蔡奇,1955年出生。1999年在福建三明市长任上被中央交流到浙江,担任浙江衢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台州市委书记、杭州市市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常务副省长。2014年3月上调北京,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晋升为正部级。

第三,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应勇,1957年11月生人,长期在浙江政法系统任职,2007年12月以浙江高院院长身份调入上海担任上海高院院长,之后担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下一步将接替市长职务。

李強(左)、李希
李強(左)、李希

第四,中纪委副书记李书磊,1964年1月生人,14岁考上北京大学,有「神童」称号,曾任职中央党校26年,2014年由中央党校副校长转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15年底回京出任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今年1月升任正部级担任中纪委副书记。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在知识分子中口碑不错。

第五,江苏省委书记李强,1959年7月生人,长期在浙江任职,曾任浙江温州市委书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2016年6月至今调任江苏省委书记。

第六,辽宁省委书记李希,1956年10月生人,长期在甘肃任职张掖市委书记、省委秘书长。2004年12月调任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2011年4月调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2014年4月调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2015年4月至今,任辽宁省委书记。

上述六位政坛新星,在十九大上肯定会大放异彩,也不排除在未来的二十大上能够更上一层楼。纵观他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除了马兴瑞以外,都与习近平曾经共事,或者在习近平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担任过要职。以蔡奇为例,他从福建交流到浙江,应该与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并无直接关联。

但是到了浙江之后,就与后来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朝夕相处、亲密共事了。他当时因为常发微博而成为网络大V。后来上调北京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晋升为正部级,也是在习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当官当到一定级别,具体事情就都不用亲自做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如果精力旺盛,事必躬亲,其他事情多管一管也无妨,但是这两件大事不能马虎。

出主意关系到方向路径,否则瞎忙乎半天找不到北;用干部关系到自己干事业的班底,孤家寡人啥也干不成。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中外搞政治的铁律,跟意识形态、价值观什么的无关。

上述六人能够成为政坛新星,除了他们自身的能力素质之外,与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亲密关系,当然也是他们仕途顺利的重要因素。习近平虽然在福建任职多年,但重用的福建人却并不多,更多的是在浙江时共事过的,或者是在上海任职时共事过的浙江人。这可能体现了他任用干部方面的地域喜好。

來源:東網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