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何謂「高超音速滑翔載具」

【博聞社綜合】台灣國防部8月31日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中首度提到解放軍正在發展「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HGV)。

「武-14」的想像圖(來源:Washington Free Beacon)
「武-14」的想像圖(來源:Washington Free Beacon)

這是一種能夠攜帶核彈頭、速度達10倍音速(12,359公里/小時)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可能被安裝在彈道飛彈,或彈道飛彈改造的火箭中。與一般的彈道飛彈不同的是,前者發射後是以規律的拋物線飛行,並在重返大氣層前釋出彈頭,容易被反彈道飛彈攔截。而HGV則在重返大氣層後不會維持規律拋物線彈道,地面人員可以操縱HGV內的小型火箭引擎來修正飛行方向,在高空層進行高超音速相對平直的滑翔,成為「巡弋飛彈」飛行的模式,繼續進行相當長距離的飛行,並且可以進行空中機動。據此,它不僅可以延長搭載它的彈道飛彈的攻擊距離,而且可以縮短被偵測到的時間,從而增加反彈道飛彈系統的攔截困難度,可能只能運用短程攔截飛彈或進迫武器系統來攔截。

解放軍對HGV的發展首度被美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Washington Free Beacon)在2014年1月14日披露,該網站指出解放軍正在發展代號為「武-14」(Wu-14)的HGV。分析家認為解放軍發展這種武器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擊敗美國的反彈道飛彈系統,並且已經進行了5次測試。其中第5次是8月13日在山西省的五寨試驗場,並且是今年6月以來的第二次測試。這次測試被判定為成功。其他四次測試分別是2014年1月9日、8月7日、12月2日,以及2015年6月7日。

美國官方迄今拒絕評論「武-14」的有關報導。不過美國方面的分析家也表示,儘管HGV具有這些優點,但是它的價格遠比一般的彈道飛彈昂貴,所以可能難以大量生產並實戰部署。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