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美艦 解放軍鑽研蘇聯60年代戰略

美軍航空母艦史坦尼斯號(左)與雷根號(右)曾在太平洋地區參加軍演

【博聞社】中國《解放軍報》今發表一篇分析稿,介紹1960年代當時的蘇聯如何制定打壓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的策略,文章指出:「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蘇軍當年的做法仍有重要借鑑價值。」並宣稱「昨天蘇軍做得到,今天人們應該更有信心做到。」

這篇「且看戰鬥民族如何打美國航母」的文章指出,1960年代,蘇聯曾制定對付美軍航艦致勝策略,有借鏡價值。文中指出,當年蘇軍以以圖-16RM電子偵察機和圖-95RT遠程雷達搜索機為主體,構建了MRSC-1 Uspekh海上監控系統。

該系統作戰半徑完全覆蓋當年蘇聯海軍的活動範圍,1970年代,美軍航艦已裝備F-14戰機和AIM-54遠程飛彈,於是蘇聯研發新的套天基海洋監控系統——MKRC Legenda,該系統由若干US-P電子偵察衛星和US-A雷達偵察衛星組成星座,可在全球海域發現、跟蹤航母編隊。40多年前的蘇聯也早引用「跨域協同」的理論。

MRSC-1 Uspekh和MKRC Legenda並非孤立的海洋監控系統,其獲取的航空母艦座標不僅可以通過數據即時傳輸到蘇軍的轟炸機群、潛艇群和水面艦艇群,還可以為遠程反艦飛彈提供中繼制導。

當時美軍尚不具備反衛星手段,蘇軍整合空、海、潛各域的偵察能力與進攻火力,組成了「偵查、打擊」一體化系統,可對美軍航空母艦艦隊「以多打一」「以快打慢」。

文中指出,當時美軍設備雖先進,但航艦有難以克服的天然弱點,在執行防空、反艦和反潛作戰任務時,隊形和航速自相矛盾:防空和反艦作戰,要求整個編隊高速機動,輔助艦艇圍繞航母分散前伸部署,擴大防空區和控制海域;反潛作戰正相反,要求整個編隊低速慢行,輔助艦艇則靠近航母密集部署。

正是由於這種難以調和的矛盾,當美軍航母編隊在同時面對來自空中、水下和水面的進攻時,將陷入顧此失彼、防不勝防的窘境。

文中分析,蘇軍針對此一弱點,設計海、空軍的聯合行動,打亂美軍部署,首先,通過空軍空中進攻,持續壓制美軍航空反潛、反艦兵力,掩護潛艇和水面艦艇編隊強渡美軍封鎖區,並在作戰海域展開戰鬥隊形,完成戰役布勢。當蘇軍的航空兵為潛艇和水面艦艇部隊「打出」作戰條件時,其實也創造以空制海和聯合制勝的最佳戰機。

此時的美軍航母編隊,已很可能在反艦、反潛與防空三類作戰的艱難選擇中進退失據、隊形混亂,而蘇軍則可以根據美軍的具體布勢,從容確定由空中還是水下主攻。

一旦統帥部下令突擊,蘇軍的轟炸機、潛艇、水面艦艇部隊將密切配合,聯合發起多方向的多次攻擊。文章指出,如果能夠汲取前蘇聯反航艦作戰設計所揭示的跨域協同理念、聯合制勝機理、飽和攻擊原則,把這些先進戰術思想與今天已經擁有的和即將問世的反航艦裝備有機融合起來,世人就會發現「超級大國」的海上「巨無霸」並不像他們展示的那麼強悍。

5 Comments

發佈回覆給「耦合」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