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当代艺术品亚洲拍卖纪录 安迪·沃霍尔名画《毛主席》在香港卖出

【博闻社】4月2日,美国当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画作《毛主席》在香港苏富比拍卖,最终以9850万港元(约1260万美元)成交,刷新了西方当代艺术品的亚洲拍卖纪录。

BBC报道说,成交价格并没有达到预计的1210万英镑,未含买家佣金的落槌价为8600万港元(约1106万美元),作品最终由一名亚洲藏家购得。

(被拍出的作品《毛主席》)

目前尚不清楚谁是画像的所有者。《毛主席》这次拍卖价格比上次增加,同一幅画2014年在伦敦以760万英镑(约953万美元)成交。和2000年6月拍卖价格42.15万英镑(约52.85万美元)相比,后两次的成交价更见飞跃性上涨。

香港汉雅轩画廊总监张颂仁对BBC表示,安迪·沃霍尔身为一名波普艺术家(Pop Artitst),对大众文化、商品化非常了解。他知道作品本身的知名度和市场成功与否是直接挂钩的,所以他的作品在市场追捧、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恰好完成了安迪·沃霍尔作品的意义。

系列作品

灵感来源

安迪·沃霍尔醉心于透过大众艺术反映“名人效应”,他在1960年代以玛丽莲·梦露和杰奎琳·肯尼迪肖像为主题的创作一系列知名作品。他关注在大众媒体上获得版面的人物──艺人、名流、政治人物。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第一个到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是美中关系破冰的重要里程碑。当时有超过百位记者获邀随行,尼克松的中国之旅被大幅报道,毛泽东的影像透过大众媒体,在美国广为传播。

1972至1973年间,安迪·沃霍尔以五种画幅尺寸创作了199幅《毛主席》画作。这次拍卖的画作是当中第二大尺寸(50×42英寸)的22幅系列画作的其中一幅。

画作中毛泽东的图像取材自1966年出版的《毛主席语录》第一页的毛泽东肖像。《毛主席语录》的印刷数量超过20亿本,毛泽东的图像成为当代被印刷 最多次的人物头像之一。

在当时的中国,毛泽东的肖像无处不在,正是这种不断重复的、大量的图像,让毛泽东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灵感。

安迪·沃霍尔创作时,先在画布上迭上两至三层的颜料,再以丝网印刷将毛泽东的头像印上,因此22幅不同颜色组合作品中,毛泽东的头像是完全相同的。

这种“复 制贴上”、“大量印刷”的风格,延续自他1962年的波普艺术成名作“32罐金宝汤罐头”(32 Campbell’s Soup Cans)。

《毛主席语录》中的肖像是沃霍尔的创作蓝本。

在中国被禁

2013年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在中国举办大型巡回展,展出的300多件作品中,并没有《毛主席》系列。

陆媒《环球时报》英文版2013年刊出的社论文章说,《毛主席》系列无法在中国展出,是因为画作呈现出的毛主席“远超过官方可以接受的形象”。在安迪·沃霍尔大胆的配色中,有些“毛主席”看起来似乎是化了妆。

张颂仁认为,“偶像的神化”现象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有,都是一种“图像消费”,但安迪·沃霍尔把图像消费发挥到极致,这对于把领导偶像化、神话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可能被视为不敬。

毛泽东肖像、文化大革命题材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主题之一,曾梵志、王广义、艾未未等人,都有以毛泽东为主题的创作。这一类的题材在西方艺术界的能见度也较高。

张颂仁认为当代中国艺术若要再以毛泽东年代作为灵感,应该要更深入,“单是图像挪用已经太过时了。”他认为艺术家应该从当今社会议题来思考社会组成的形式,呈现出与过往不同的毛泽东主题。

安迪·沃霍尔1982年在中国

亚洲市场

安迪·沃霍尔这幅《毛主席》是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拍卖价位最高的西方艺术,也是《毛主席》第一次在中国境内拍卖。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黄林诗韵对BBC说,这次选择安迪·沃霍尔的《毛主席》当作拍卖主打,并没有政治上的联想。她表示这幅《毛主席》的配色是其中最讨喜的一幅,而以市场角度来说,《毛主席》对亚洲买家的吸引力,会高于安迪·沃霍尔其他提材的创作。

黄林诗韵表示,亚洲买家在国际艺术市场的购买力稳定成长。2011年是中国拍卖市场最“火爆”的一年。

香港艺术评论员Vivienne Chow在拍卖会后表示,随着习近平上任的一系列“打贪”措施,中国艺术市场交易也受到波及。黄林诗韵则强调,香港的市场面向全世界,因此在中国市场放缓之下,香港仍持续吸引国际买家。

One Comment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