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明:汶川映秀小学生马冯艳的一封公民建议书

【博闻社】如果你去参加地震旅游,你肯定会去映秀震中。现在,从都江堰到汶川映秀镇,高速公路汽车飞驰,只不过35-40分钟。如果你到了映秀镇,你肯定会去5·12祭坛。映秀镇还没有为旅游开发做好准备,因此,你不可能找到到城里才有的百合。像5·12纪念仪式上国家领导人轻轻放在花圈下的那朵白菊花,你也很难找到。不过,你马上就看到,当地大妈在山间采来大捧琐细的小黄花,又一枝枝地整理为一束,你花几块钱,就能成全你的心情,而且,多少也支持了当地的经济。

如果你在5·12祭坛鞠躬默哀,你就走近了亡灵栖息之地。不远处,半山上,初夏的绿草摇曳,你对废墟已经有很多想象,报纸上带来的震惊也已平息,你不见得会走过去,辨析那些墓碑。既然这里是震中,死去很多老百姓,也不足为奇。

即使你真的会走过去,把你手里的山花,轻轻放在你不认识的遇难者墓碑前,你依然不可能知晓,很久以前,就在你站立的地方,有两个小姑娘,也是一对小姐妹。她们就在这里,远望山下美丽的风景。那是与她们的家相隔半小时的地方,座落在镇上坪地的映秀小学。那个学校,和很多乡镇学校一样,有高大和宽敞的教学楼,操场上飘扬着五星红旗。

两个小姑娘多么高兴地笑着,看着远方。春天的风吹拂她们的头发,姐姐马冯艳高举起右手,像是在说妹妹四年级了。妹妹马茂莉似乎要往树后躲,她的笑容比起姐姐的爽朗,更多了一点甜蜜。

马冯艳的家在渔子溪一组,她出生于1994年9月11日,在映秀小学读6年级2班;妹妹比她小两岁,出生于1996年10月21日,在同一小学4年级2班。

马冯艳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在小小的便签本上记下了这样的话:一、不准不写作业;二、不准和父母吵架;三、不准黑夜出去玩;四、不能晚回家;五、不能做危险的事;六、不能和妹妹吵架;最重要一条,不能贪玩,要把学习,一定要搞好。

这些能做和不能做的事,通常来自爸爸妈妈的训诫;但马冯艳不止是个好孩子。小小的她,13岁半的应届毕业生马冯艳,已经知道自己对学校、对社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艾未未工作室组织的公民调查中,志愿者耀华来到映秀镇。他走访了马冯艳的家,看到了她留在草稿本上的作文。耀华发现并为我们整理了这篇文稿:

建议书

尊敬的谭校长:

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即将离开映小到漩中去读书的一名学生,要离开母校了,我对母校有些建议要提,就是希望您能把学校顶楼漏水的情况治理一下。谭校长您知道么?当一些学生上课的时候总要担心着右边漏水的墙顶。那些学生害怕那小水珠会滴在自己的身上,会让自己的身上湿漉漉的,会得感冒,而还有一些同学在担心常被雨水泡过的墙顶会一不小心塌下来。

水珠滴到自己身上,而自己只顾着躲雨,所以注意力没用在学习上,致自己学习下降,所以在这我恳求谭校长您能把这墙漏水的问题解决。谭校长我想,如果不是资金问题,肯定教学楼顶楼漏水的情况解决了吧?可自己没有像校长你那样的权力,所以只好让您出马,才能马到成功。

我早就想好了,校长您可以向教育局说明这些事情,我相信教育局长一定会出资金的,还可以向映秀富强的公司叫他们捐出一些资金。

希望谭校长身为这所学校的校长可以解决这件事情。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建议人:马冯艳

2008年4月1日

这封信写于2008年4月1日,距大地震仅余42天。如今我们得知,此时的地震预报专家李有才,已经心急如焚,此时的紫平埔水库,已经在开闸放水,在其后的42天终于放掉了三分之二的容积,使成都得免灭顶之灾。而即将小学毕业的马冯艳,生命进入了最后42天的倒计时。

马冯艳留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文本,2008年4月1日,她在建议书里写出对教学楼建筑质量的担心,这个担心,在她和她的同学们心里,显然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她替校长想到,校长肯定也知道墙在漏水,只是找不到钱去修缮。因此她提出两个建议,一个是找主管部门申请钱,一个是找当地企业捐钱。她可能怕校长不重视她的话,所以她提醒校长应该行使他所有的权力……

小小的马冯艳啊,如果你能顺利毕业,你应该进入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进入这个世界最好的学校;甚至,如果我有一份公民应有的选票,我愿意选择你这样公民去当教育部长、国家总理。因为,马冯艳在14岁的那一年,已经在思考如何保证校舍安全、减轻孩子们的痛苦,已经知道为有权力的人建言,提醒他们对公共事务应该尽到责任。

夏天快要到了,马冯艳的小姑姑用手机拍下神气的马冯艳快照。这是2008年5.12前夕,如果马冯艳如期毕业,她将要升入离小学不远处的漩口中学。

一年以后,2009年5月12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就在这所学校的教学楼前落下一朵优雅的白菊。那楼严重倾斜,但没有坍塌。领导人他可能不知道你,小学生马冯艳的名字,还有你在一年前所写的这份建议书。

5·12地震之后,你的父亲曾经把你的这份建议交给阿坝州里的领导看,但他们没有汇报给胡锦涛总书记。一年之后,又是周年祭;电视上,那如泣如诉的小号,正把一曲思念传遍世界。而离映秀纪念中心最近的山岗上,马冯艳出生的渔子溪,据说是仅有三十名代表到达现场,其余村民概不得下山;所谓以免有坏人捣乱。

我和我的纪录片合作者谢贻卉来到马冯艳的的家,她妈妈去了都江堰;失去了两个女儿的悲伤母亲,以高育龄之身,怀上了她的第三个孩子。马冯艳的爸爸去了远山砍竹子,他要给菜园里的豆角做支架。大灾后的幸存父母,日子在平淡中延续。

我们从马冯艳出生的地方眺望山下,可以看到小学的废墟。马冯艳,你的母校已在震后开始重建。

映秀镇由于被确立为震中,映秀小学得到了空前的知名度和很多很多钱。广东深圳证监局捐建的总投资超过你、也超过我对数字的理解:2951.6万元,你的新母校,据说能抗9级地震。

我们在映秀等了两天,才等到马冯艳的爸爸回来,因此在她的家里拍摄了马冯艳的遗物。其实,除了上面的照片,一个作文草稿本、一个更小的旧本子,并没有其他遗物。孩子们的书包、作业本都在学校。地震发生时,马冯艳的爸爸飞奔至学校参与救援。直到几天后,他才找到马冯艳的遗体。而马冯艳的小妹妹、照片上笑得甜甜的马茂莉,则永远地掩埋在废墟下,连遗体也没有找见。

马冯艳独自留在那片公墓里,在那里,墓碑只有几百个,但实际上埋了几千人;父母没有给马冯艳立碑。

读者诸君,如果你参加地震旅游,你肯定会去映秀震中;如果你到映秀震中,你肯定会去看5·12祭坛。其实就在你不远处,就有马冯艳的亲人,渔子溪的奶奶、婆婆、左邻右舍。他们在你身旁,默默劳作;也许那个提一篮子山花,卖一杯矿泉水给你的,就是见过小学生马冯艳的村民。

如果,你选择暑假出游,当你到达渔子溪时,你也许还能见到半山上抱着奶娃子的婆婆,那婴儿可能是马冯艳新添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如今,渔子溪的奶奶婆婆在马冯艳小姐妹曾经欢笑的树下,眺望山下穿越映秀镇的滚滚人流。已成旅游景点的映秀小学废墟,重又飘扬起一面国旗。此外,为了使废墟看起来更像废墟的样子,原来清除过的场地,又被倒入了从其他地方挪移过来的废墟瓦砾。

马冯艳的这封建议书手稿,静静留在马冯艳的家里。它原本不是写给爸爸妈妈的,它应该被看做一份无比重要的手稿,作为5·12大地震中价值无上的遗物,因为,这实际上是映秀小学的学生、一个未成年的中国公民,写给这个国家的遗书。它应该但没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高价收藏,在地震博物馆,也找不到这份手稿。尽管,在我看来,它应该由最了不起的艺术家,以青铜材料永远铭刻。

当然,亲爱的读者,你也许和我一样,什么也做不到,那么,可不可以请求你,当你读到马冯艳这封建议书时,做一点你能做到的小事——

给渔子溪马冯艳的爸爸妈妈,寄一份小小礼物:也许,一套婴儿服、一盒安全的奶粉、一个儿童玩具……或者,你仅仅是寄一张感谢卡,告诉他们:我们多么感谢他们,给中国和世界贡献过如此可爱的公民马冯艳;告诉他们,我们永远不能容忍因校舍垮塌而让孩子丧身的悲剧;告诉他们,我们怀念他们可爱的女儿,我们将永远记住她们的名字:映秀小学学生马冯艳、马茂莉。

邮政编码:623003

地址:四川汶川映秀镇渔子溪一组

马冯艳的父亲:马道葵 母亲: 冯明玉

后记:

这篇文章最初写于2009年5月29日,我在地震周年祭时重返震区。我的朋友谢贻卉驾车,我们一起从成都去了汶川映秀。那里已经成了一片旅游景点,穿过一批批游客,我们上山走访了马冯艳的父母。

如今,地震九年后,马冯艳的弟弟或者妹妹,应该也有八岁了吧?我想念和我一起走过震区的朋友,也很想念那些对我们讲出悲伤故事的家长们。

九年前,我希望做一个”365封信的艺术行动”,即阅读孩子们的书信、作文,还有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的信,以寄托哀思,保存记忆。后来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继续,而我整理出来的信,也随着博客一并消失。感谢网友”难民·稻子”保存了这些信,使我可以重新转发。

惭愧的是,如果不是重做网文,连我自己,也不再记得马冯艳的样子。这说明,我们是多么需要更新我们的记忆,记住,我们才会不懈地承担社会责任。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