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县山体垮塌失联人员减至93人 地震局专家:与汶川地震或无直接关系

【博闻社】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阿坝茂县发生特大型山体垮塌,方量巨大的土石将山脚下的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完全覆盖,造成100多人被埋。截至25日下午14时,累计发现10名遇难者遗体,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失联人员中已确认15人安全,失联人员减少至93人。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称,茂县山体滑坡后村庄被掩埋的深度、山体坍塌的程度都非常严重。”救援人员基本上没有办法探测生命迹象,因为根本找不到任何能把现场的生命探测仪伸进去的缝隙”。

茂县位于四川西北部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据报道地质灾害在这里并不罕见。2008年5月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中,距离汶川县城约40公里的茂县就是10个极重灾区之一。

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得知,此次地震灾害初步可以判定是由降雨引发。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此次垮塌与2008年汶川地震和1933年叠溪地震有关。

持续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苏立君,是赶赴受灾现场参与救援的专家之一。他告诉记者,根据专家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场由降雨诱发的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灾害。由于当地并无重要矿产资源,采矿施工等人为因素与此次灾害关系不大。

“我统计了一下,从这个月月初(2号)到24号,茂县共有15天是降雨天气。其中3天是中雨,其余时间是小雨。”苏立君说。而发生垮塌的24日凌晨,降雨相对较多。

苏立君等人观察了事发现场的地形,发现山顶是一处基岩。在持续降雨入渗岩体的情况下,从最顶端处出现了岩质滑坡。在岩质下方存在一些复杂成因的堆积物,如碎石土等。滑坡触发后,这些处于半坡或山脚的碎石土也被一并推了下来。运动过程中碎石土向两边扩散,因此在山下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堆积区。

此外,在岩质与堆积区的交界处,有一个收窄的地形趋势,在山体滑坡的过程中起到了阻滑作用。但当土石冲破这个障碍时,就以更大的初始动量喷出来,这也导致灾害后果更加严重。

苏立君看到,滑坡带来的不少泥浆甚至喷溅到了对岸,目测有20多米高,沾染在低处的树木和岩石上。

与两次大地震或无直接关系

茂县紧邻汶川县,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时也是极重灾区。不仅如此, 1933年叠溪镇还曾发生7.5级强烈地震,350多万平方米的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

那么,两次大地震与此次垮塌灾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认为,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他指出,茂县所在的龙门山地区有着强烈的隆升构造,地形地貌非常陡峭,本来就具备垮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构造条件。

“不是地震引发了此次垮塌。确切地说,包括两次大地震在内的其他地质灾害,同样也是这种构造强烈隆升的表现形式。”徐锡伟说。

无论是叠溪地震还是汶川地震,都形成了堰塞湖,带来次生灾害的隐患。茂县垮塌发生后,也有专家认为灾害形成了滑坡碎屑流-堰塞湖灾害链,并担忧新形成的堰塞湖会随水量聚集产生溃决风险,危及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苏立君表示,目前并未发现形成堰塞湖。“抢险队员重点把堵江的位置挖通了,当前水位没有升高,基本接近正常水平。”他说。

中国科学报/德国之声

One Comment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