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对峙持续 印媒:中国选择趋于衰退的印度立威

【博闻社】浏览最近一个月以来关于中印边境对峙的新闻头条,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两个亚洲巨人正处于武装冲突的边缘。

这种论调带有预测和威胁成分。一家新德里的报纸说,中国警告称这场对峙”会升级为一场全面冲突”。另一家报纸则说”中国在对峙中保持强硬姿态”。

北京的国有媒体开始警告印度不要忘记1962年的边境战争,并且翻出了当年的报道和图片。《环球时报》显得尤其好战,先是谴责印度干涉公路项目侵犯了不丹主权,随后又指称”如果印度在一些点上激起冲突,其后果将是面对一场和中国的全面对抗”。

6月中旬开始的这场最近对峙发生的地点是中国称为洞郎(Donglang)、印度称为都克栏(Doklam)的一片边境高地。冲突的起源是印度阻拦中国在该边境区域扩建道路。

这片高地位于中国南部、印度东北锡金邦(Sikkim)以及不丹的交界地带。中国和不丹在这一区域有领土纠纷,而印度支持不丹。

印度的关注点是,一旦中方完成了这些道路建设,中国军力会更加方便地覆盖在战略上十分敏感的”鸡脖子”地带,这一20公里宽的咽喉地带是印度本土和7个东北邦的连接走廊。

对峙开始以来,中印双方均在边境区域增派了军队,并要求对方后撤。

这场对峙呈现的升级态势让人们感觉似曾相识。

对于拥有漫长高原边境线的中印两国来说,在界限模糊的边界发生对峙已不是第一次,小规模的越界事件时有发生。这次发生对峙的洞郎/都克栏区域就在1967年爆发过冲突。1986-1987年期间,两国更是在位于阿鲁纳恰邦(Arunachal Pradesh,中国称藏南地区)的边境区域发生了长时间的对峙和军力竞赛。

新德里认为北京试图通过这次对峙考验印度对不丹的承诺。分析人士舒克拉(Ajai Shukla)写道,”中国对(印度和不丹)这种亲密关系感到难受,正持续施加压力以分解这一关系。”

这一次中国增加了赌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本周二说,印度军队必须离开这一区域,以避免态势进一步升级。

印度媒体揭示中国对印度不肯退让的原因

中国与印度的边境僵局已经持续一个多月,虽然双方仍然没有让步,但是两国的表态明显不同。中方更为强硬要求印方必须撤军,而印度方面则强调对话解决争端。对此,印媒认为中国此次对印度如此强硬是因为后者正处于近年来最弱的状态。

印度媒体《印度斯坦报》7月21日刊文称,中印锡金段边境争端还在持续,双方论调揭示了两国的心态。印度采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态度,而中国则坚持不妥协的态度。

印度莫迪政府坚称,印度将保持耐心和评价,但是中国坚持印度军队必须撤出洞朗,这是对话的前提。文章分析称,新德里的缓和反应与北京的好战性或许是两国默认的事实,中国表现的如此强硬可能是因为印度目前处于多年来最弱的时期。

文章指出,中国试图在亚洲建立统治性,它选择了在莫迪统治下趋于衰退的印度。目前,不仅印度的军事势力无法与中国抗衡,印度人民党的统治还破坏了印度作为超级力量的能力,令印度无法对抗中国的好战性。

印度外长斯瓦拉吉20日在国议会上就印中边界对峙表示,“只有印中军队都后撤才是公平的”。但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再次重申此次事件的性质是“印度边防人员非法越界进入了中国境内”,强调印方撤回是中印双方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其他国家也就中印对峙发表了立场。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本周到访新德里时敦促印度和中国和平解决争端。毕晓普说:“我们不希望看到可能带来误解和误判的局势升级。”

美国国务院也表示:“我们相信双方可以合作提出更好的和平方案。”

BBC/印度斯坦报

5 Comments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