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中国批判理论十讲》第三讲:从专政到公共权力

第三讲“从专政到公共权力”(上)
上一讲的主题是中国经济逻辑的演变,张博树教授从马克思对人的经济行为本性的乌托邦理解谈起,引申到列宁、斯大林建立的苏维埃计划经济制度,又到毛泽东的向人性挑战的乌托邦社会改造工程及其最终的彻底失败。张教授特别详细地分析了邓小平以来中国威权主义时代权贵资本的崛起,指出当今中国的社会症结,与其说是市场经济的文明缺陷所导致,不如说是专制主义的野蛮所造成。今天这一讲,我们的主题转换到政治哲学,谈谈“从专政到公共权力”。在这个讲座的上半部分,张博树教授首先介绍了“权利”(right)和“权力”(power)的不同,现代公共权力作为受托权力如果得不到选民的有力监督,就会蜕化变质,成为公民的敌人。其次,张教授分析了“专政”概念的起源和在近代的演变,特别指出法国大革命具有激进革命的特征,而法国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为20世纪的极权主义埋下了不幸的种子。下面,就请大家分享第三讲的上半部分。

第三讲“从专政到公共权力“(下)

在第三讲的上半部分,张博树教授介绍了“权利”(right)和“权力”(power)的不同,指出现代公共权力作为受托权力如果得不到选民的有力监督,就会蜕化变质,成为公民的敌人。其次,张教授分析了“专政”概念的起源和在近代的演变,特别指出法国大革命具有激进革命的特征,而法国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为20世纪的极权主义埋下了不幸的种子。本讲座的下半部分,张博树教授继续分析马克思的政治学如何深受法国革命浪漫、激进传统的影响,从而得出“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而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专政”一步步演化为共产党一党独裁的工具。张博树教授指出,公共权力取代“专政”是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公共权力的可替换性(宪政民主体制下的定期选举与公民监督)才是保证权力永不变质的真正保障。当代中国宪政转型的政治哲学根据即在于此。
下面,请大家继续分享这个第三讲的下半部分。请收看第四讲“异化论与总体人学”。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