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中国批判理论》第五讲:一定要为宪政找到本土文化资源吗?

第五讲:一定要为宪政找到本土文化资源吗(上)

本系列讲座的前四讲,张博树教授分别谈了政治、经济、文化建构方面的一些具体历史。从第五讲(这一讲)开始,中国批判理论方法论层面的讨论明显加重,这对我们是个挑战。但我们要真正从学理上搞清楚中国现代专制主义的来龙去脉,而不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接受这个挑战则是第一步。中华民族要建立自己的理性思维传统,不仅仅是专业理论家、哲学家的事,而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当然,张教授的讲解其实还是蛮通俗的,他试图用尽可能平实的语言来展开那些复杂的学理。这个第五讲的主题是“一定要为中国的宪政转型找到本土文化资源吗”?张博树教授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请大家先来分享这个讲座的上半部分。

第五讲 一定要为宪政找到本土文化资源吗(下)

本讲座的上半部分,张博树教授从社会进化的普遍性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宪政转型的根据不在文化层面,而在哲学人类学层面。这个讲座的下半部分,张教授继续展开这个命题,分析了社会进化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探讨了为什么西方人成为现代化的先行者而中国人在走向现代的进程中经历了更多的障碍和苦难。但中国人经历的不幸不意味着中国与现代文明无缘,而只是在证明,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完成古老文化的更新,包括它的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使新的文明因子与社会进化的普遍要求相吻合。请收看第六讲:解剖中国现代专制主义的手术刀(上下)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