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十周年:政治改革期待落空 部分运动场地沦为废墟

【博闻社】适逢北京奥运10周年之际,媒体照片显示部分场馆年久失修,沦为荒烟蔓草;而专家指出,主办奥运有助增长民族自信,但外界期待的政治改革落空,中国政府10年来朝向集权发展。

北京奥运于2008年8月8日开幕,当年耗资巨大,打造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冲击,成功引起世界关注。然而在临近10周年的前夕,有媒体走访当年北京奥运会的部分运动赛事场地,发现除了主场馆鸟巢体育馆有维护之外,部分运动场地被弃置,无人使用,亦欠缺维护,犹如废墟一样。据媒体报道,昔日京奥的运动场馆如BMX单车赛场、沙滩排球场赛馆等,如今都变得荒芜,赛道和观众席更是杂草丛生,栏杆生锈。

BMX单车赛场赛道和观众席如今杂草丛生。
沙滩排球场赛馆杂草丛生。
昔日划艇赛场。

法新社报导,部分场馆将重新整修,用作2022年冬季奥运的比赛场地。

回顾10年前的北京奥运,当年中国向世界传达的讯息是:历经数十年改革与成长,中国已步入富强之列,足以花费数以十亿计美元打造耀眼而成熟的运动盛事。

体育与政治专家、香港岭南大学教授毕杰志(Brian Bridges)表示:「北京奥运的成功,有助中国领导阶层以及人民提升自信,认为这国家能够更加壮大。」

专攻体育与政治交互影响的爱尔兰美努斯大学(Maynooth University)讲师吕洲翔表示,有些人希望主办奥运能为中国带来正向的政治改革,但后来都大失所望。

吕洲翔说:「许多人支持中国主办奥运的理由是认为,或许他们会接受西方体制、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产生改变。」

当时有人表达期待,认为奥运有望将中国推向民主;社运人士把握机会,在言论自由与人权之类的议题上向当局施压,包括北京对西藏等地区采取严厉政策。

吕洲翔说:「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办北京奥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代表中国同时在经济与文化面向上拥抱世界。」

他说:「但从政治角度来看,较无成效。」

法新社报导指出,京奥10年之后,共产党更加集中大权以掌控中国,这是自毛泽东时代以来不曾出现的情况。

研究奥运议题的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教授布朗奈尔(Susan Brownell)表示,北京没有改变自身,反而投入更多对外公关工作来反驳各方批评。

京奥过后,北京政府一项重大的改变就是传播手法。布朗奈尔说,尤其是对外在世界的沟通交流,这是中国全面增进「软实力」的一环。

其中一项正向的结果是,中国永久取消对外国媒体的旅行与访问限制。这项禁令直到京奥之前才松绑,尽管目前外国媒体在中国的采访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不过,布朗奈尔表示:「外界给北京压力实际上不是要他们『必须用更好方式沟通』,施压是针对其他相关议题。因此结果未如批评者所愿。」

swissinfo.ch/凤凰网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