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中国经济前景“十分光明” 委婉批评“国进民退”

主管经济的中国副总理刘鹤

【博闻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经济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星期五(19日)上午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的联合专访,就中国股市、民营企业发展、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回答。刘鹤表示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当前的“国进民退”现象。

信息之一:“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刘鹤坦言,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这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主要国家央行加息、中国经济结构破旧立新、市场预期影响了投资者行为等。他特别谈到:“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坦率地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

刘鹤引用最近国内外投资机构的评估与分析,指出“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

信息之二:民营经济的“四个必须”和“56789”

刘鹤强调,社会上对”国进民退”的议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他认为,目前一些国资企业是在”帮助”一些”前期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由于偏离主业而在流动性上遇到困难的民企度过难关”,这种帮助也包括重组。这”恰恰体现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认为是好事”。刘鹤表示,”民营企业经营状况好了,国有资本可以退出。反过来,如果国有企业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民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

近期,中国许多私营中小企业都遇到了融资困难的情况。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被视为高风险,因其高质量抵押品有限,一旦无力还款,也没有政府撑腰。现金流也时常无法稳定覆盖利息还款。尽管中国经济主管部门已经指示国资银行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放贷,从而在贸易战背景下避免经济增速锐减、就业岗位大量流失,但是,路透社引述官方数据称,今年上半年仍有504万家企业破产。一名银行高管对路透社表示:”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一家银行看上去是在向中小企业贷款,以达成贷款目标,比如,向一家大型企业下属的多个较小的附属企业贷款,或者向一家大企业的材料供应商贷款。”还有业内人士对德国之声担忧地表示,一些质押股权上市的私营企业正面临被国资银行收回的”国有化大洗劫”风险。

刘鹤在联合专访中批评了国资银行的一些做法。他强调,中国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刘鹤批评指出,”有些机构的业务人员认为,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是安全的,但给民营企业贷款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信息之三: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谈到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刘鹤从主要经济指标、国际评价、金融表现等方面作了分析。比如在金融领域,“货币政策稳健操作,金融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各类机构不顾风险盲目扩张的冲动明显收敛,投资行为趋于理性。”他认为应该理性看待“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强调中国当前尤其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实施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抓紧做好三件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抓住四大方面需求(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老龄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学家胡星斗教授则认为,中国经济前景长期继续向好、”十分光明”并不存在必然性,关键还是能否实现经济转型,避开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摆脱粗放式发展路线。”从经济学规律上来看,粗放式发展的成果是有限的。长期来看,还是要靠更大的科技投入、创新投入,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改革、开放、发挥人的创造性、保护知识产权。要改革束缚人的体制,才能实现刘鹤所说的’一片光明’。”胡星斗特别指出,从历史来看,很少有国家真正在长期层面上实现了经济的”一片光明”。”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接下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说什么。……如果中国当局能够落实此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中国也许还真能很快变成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和法治国家。这才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保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德国之声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