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充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博聞社綜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美前夕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書面專訪中再度提到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而自8月起,中國駐美大使與中國負責外交的最高官員,國務委員楊潔篪,也不斷投書媒體,或在訪問中強調,習近平本次訪美將替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也在今天刊登「矚望新型大國關係新航程」的專文。

到底什麼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美國是否接受這種關係?

中國一直以來在全球不斷建立各式各樣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是美國始終不願意與中國建立並維持任何形式的「戰略夥伴」關係。但另一方面,中國也不願意接受美國提出的「兩國集團」(G2)概念,認為這違反「不稱霸」的傳統。

2012年5月,胡錦濤在第四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S&ED)的開幕式致詞中首度提到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但是胡錦濤在當年的18大即將政權轉移給習近平,因此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習近平的外交路線。直到目前為止,「新型大國關係」始終是中國保留給美國的特殊地位,固然有許多中國學者認為應將「新型大國關係」廣泛應用於其他大國,但中國官方始終沒有這麼做。部分中國媒體與學者有時會表示,目前「新型大國關係」涵蓋美國與俄羅斯,但這一說法是錯的,中國與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未曾提升到「新型大國關係」。由此可見「新型大國關係」的地位極為特殊,但也正因如此,洩漏出中國嘴巴雖然說「不稱霸」,但內心認為自己至少應該是跟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的秘密。

習近平於2013 年6 月在美國與歐巴馬的會晤中,以「十四字箴言」(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方式,提出「新型大國關係」的三項重點:

不衝突、不對抗-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合作共贏-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而從習近平強調雙方互相尊重「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可發現,這兩者才是中國的「新型大國關係」真正的重點。

但是,美國對於「新型大國關係」的回應極為冷淡,從來不曾表示過接受。這不僅在於雙方有極為嚴重的猜疑,也在於中國完全沒有具體說明,何謂「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

以往中國對於「核心利益」的表述,是國務委員戴秉國在2009年7月首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後的表述:第一是維護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第二則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三則是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其後出版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則歸納為: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2015年5月出台的「國家安全法」則定義為:保持政治體制,維護中國共產黨不可置疑的統治地位;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經濟發展。

因此,美國媒體在5月間認為「核心利益」過去被理解為僅包括台灣、西藏、新疆,「國家安全法」擴大核心利益的範疇的說法是錯誤的,中國從一開始就把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列入。

然而,這依然沒有具體說明所謂「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包含哪些目標,東海和南海的島嶼是否包含在內。中國外交部僅在2013年4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含糊地說,「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9月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明確表示,中國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等。釣魚島問題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其後再也不曾明確表示過。

因此對美國而言,中國如此模糊的態度使其不可接受「新型大國關係」,否則不啻接受中國對東亞的地緣政治要求,承認美國沒有介入這些議題的正當權利,必須退出這些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其結果就是與中國畫分亞太勢力範圍,創造出一個事實上的美中亞太兩極體系,而美國的政治與軍事影響力限縮於東北亞的南韓與日本,臺灣及東南亞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而除了喪失地理上的勢力範圍,美國還將與中國共享世界秩序的制訂規則權力,因為戴秉國在2012年5月已經表示,中國願與美國組成「兩國協調」(C2),美中可以「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努力摸索出和平相處、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嶄新模式。」而這些都是現在的美國難以接受的條件。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