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二次感染:世卫称不常见 “疫苗有效性”相关担忧加大

【博闻社】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近日证实,一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成为全球首例 “二次感染者”。这为全球抗疫增添了新的考验,它对免疫反应意味着什么?疫苗研发会不会受到影响?一时间,该案例引发各界关注。

香港之后,欧洲也出现“二次感染者”,荷兰和比利时也报告有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当地时间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对此表示,全球2300多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有此一例为康复后二次感染,并不常见。她认为,重要的是该案例对免疫反应意味着什么,目前有很多研究正在跟踪测量人体中的抗体水平,来了解天然免疫保护能够持续的时间。

比利时病毒学家Marc Van Ranst表示,“病毒会发生变异,意味着疫苗不会永远有效,疫苗免疫期可能不会持续10年,甚至不到5年。就像流感一样,疫苗需要频繁地研发迭代……我们也希望病毒可以稳定一些,但有时不得不遵循自然规律。”

英国医学协会医学学术人员委员会主席David Strain则表示,这是令人担忧的信号,表明患者体内抗体可能没有保护作用,此外,接种疫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也存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不是所有传染病产生的抗体保护效果都是终身的,抗体也会逐渐减少。此次发现的病例,虽然从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变异,不是同一个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为人体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那么长,导致的“二次感染”。

在8月26日的复星医药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媒体沟通会上,复星医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吴以芳表示,“如果有康复者又感染,更加说明疫苗的必需性,打了疫苗,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基本上可以对抗病毒,大大减少感染的几率。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没有疫苗的话,很难想象。”

对于新冠疫苗提供保护的时长,吴以芳表示,新冠疫苗的研发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研究是边做边完善,即使某种疫苗获得了紧急使用上市,也需要继续观察,疫苗的效期等问题需要科学数据支撑,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21世纪经济报道、澎湃新闻等综合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