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6%以上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解讀
|
【博聞社】中國為疫後經濟全面恢復增長的2021年設立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軍費增幅也將隨經濟復蘇,上調0.2個百分點至6.8%。
中國總理李克強5日早在人大會議開幕式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研判:「中國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他在時長一小時的報告中,宣布中國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備受矚目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目標設在6%以上。
李克強解釋,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與今後目標平穩銜接,有利於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受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中國去年打破數十年來慣例,沒有設定量化的GDP增速目標。
去年中國經濟取得2.3%增長,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現階段仍須設立GDP增速目標,以發揮「指揮棒」作用。
今年是中國「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開局之年。根據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官方沒有給未來五年設立年均或累計經濟增速目標,而是採用「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況提出」的表述。
除了GDP增速,官方為2021年設立的其他預期目標還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等。
李克強也說,考慮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經濟逐步恢復,今年赤字率將安排在3.2%左右。這比去年的3.6%以上有所下調,中國今年也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李克強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
他說,要大幅增加投入,落實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政策,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使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科技探索,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中美激烈博弈下,中國在核心技術上面對「卡脖子」問題,擺脫核心技術受他國掣肘,預計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工作一大側重。
李克強在闡述「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時也提到,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時期實際。
中國宣布扶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後扶貧」時代,李克強提出,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對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五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他也重申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強調將深化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書面的政府工作報告表明,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中國稱全面與進步跨太平夥伴關係協定)。報告也提及,要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推動中美平等互利經貿關係向前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財政部預算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國防預算增幅為6.8%,比去年增加0.2個百分點。去年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國防預算下調至6.6%,是32年來最低增幅。分析認為,中國在經濟復蘇後適當上調國防預算,顯示在中美對抗、台海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將繼續強化軍事力量發揮威懾作用。
李克強在闡述「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時也提到,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時期實際。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解讀
3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邀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對報告進行解讀。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出GDP具體目標,今年設定為6%以上,這有什麼考慮?
對此,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釋,去年政府報告沒有提出 GDP增速的量化目標,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確定因素很大,考慮當時的形勢,如果經濟能夠實現正增長就已經不易。
他說,今年提出經濟增速的目標設定為6%以上,綜合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現在的經濟的恢復的情況。從去年二季度開始,我國經濟正在逐步恢復,從到三四季度不斷轉好,預計今年的經濟能夠整體上保持平穩運行。
二是考慮基數影響。特別是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可能會由於基數的原因上升較多,從這種統計數據的表觀看,今年全年可能會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在季度的環比之間可能會相對平穩一些。
三是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在確定今年 GDP預計目標的時候,不僅要考慮今年的情況,也要兼顧統籌考慮明後年的發展需要,儘可能做到預期目標在年度之間不要忽高忽低,保持經濟長期的平穩運行。
600字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如下:
一、去年工作回顧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
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
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
年初剩餘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國內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環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
二、「十四五」主要目標
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
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
三、今年主要目標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四、今年部分重點工作
財政:今年赤字率擬按3.2%左右安排
減稅: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
降費: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
消費: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創新: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鄉村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開放: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儘早生效實施、中歐投資協定簽署
環保: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
教育: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
醫保: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
住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
文體:精心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港澳台:完善特別行政區同憲法和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
聯合早報/澎湃新聞/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