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0多个城市沙尘严重污染 北京等36城PM10小时浓度破千

【博闻社】15日,中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污染,截至16日晨,中国92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小时值达严重污染水平,北京、石家庄等36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小时浓度一度超过每立方米1000微克。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跟踪本次污染过程,解读当前污染形势。

14日午后,在蒙古气旋和冷高压天气系统作用下,蒙古国中南部沙源地起沙。在强西北风作用下,沙尘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并在15日进入中国境内。沙尘途经之地颗粒物浓度快速上升,截至16日8时,沙尘已先后对内蒙古大部、陕西北部、宁夏大部、甘肃大部、山西大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部、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北部造成影响,全国92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达严重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为PM10;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济南等36个城市PM10小时浓度一度超过每立方米1000微克。

专家认为,此次沙尘天气具有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的特点,但强度较3月中下旬的两次沙尘暴过程偏弱。从14日凌晨起,前后也就半天的时间其活动范围已经从内蒙古西部转移到了华北平原。另一方面,今年3月底至4月初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加上植被覆盖增加,地表状况偏好,所以本次沙源地起沙量偏少,过程期间PM10峰值浓度较3月中下旬的两次沙尘暴过程要偏低一些。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16日8时至17日8时,沙尘主体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内蒙古中部、宁夏、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中西部、江苏中北部等地将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计,16日至17日,受沙尘天气影响,西北、东北、华北和华东局地可能出现沙尘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陕西、宁夏和内蒙古局地空气质量可能出现短时中至重度污染,个别地区达严重污染。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提示公众,受季节交替影响,4月通常是大风、沙尘天气多发的季节。沙尘天气时减少外出,妥善安置室外物品,在户外做好个人安全和健康防护。

沙尘天气再度来袭 未来会成为常态吗?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5日20时至16日20时,新疆南疆盆地、甘肃、宁夏、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中西部、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此次沙尘天气具有强度弱、风力强、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等特点。”15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张涛介绍,与3月份两次沙尘天气一样,此次沙尘天气沙源地都是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生的背景也都是由于蒙古气旋和冷高压天气系统导致。

不同的是,由于3月底至4月初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加之气温偏高有利于植被生长,地表状况良好,所以此次沙尘过程的起沙量比之前两次沙尘过程要少。此次沙尘过程上游的沙尘含量约为3000微克每立方米,而3月15日沙尘过程沙尘含量超过10000微克每立方米,3月28日沙尘过程沙尘含量也达到6000微克每立方米。因此,预计华北平原地区不会出现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沙尘暴。

“由于冷空气比较强,阵风风力较大,此次沙尘过程向南传输的速度会更快、距离更远,导致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都将出现沙尘天气。”张涛强调,16日可能影响江南地区,但是越往南影响越弱,所以江南地区出现扬沙天气的可能性较低,PM10会显著升高,空气质量将受到影响。

与往年相比,今年沙尘天气似乎格外多。“今年沙尘天气确实是偏多的,迄今已经发生了7次。”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说,这主要是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等沙源地今年地表状况较常年偏差,这些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偏暖,导致地表干燥裸露,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加上今年3月以来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冷高压、暖低压天气系统形成的大风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至于民众担心的沙尘天气会不会成为常态?饶晓琴明确指出,那是不会的。长期来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风势力、冷空气活动减弱,起沙的动力条件同样减弱。从常年统计来看,春季3—5月是沙尘天气多发的季节,沙尘过程占全年的80%左右。预计,4月下旬以后,随着北方地区降水逐渐增多,气温升高,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起沙的下垫面条件逐步改善,沙尘的影响范围和强度会趋于减弱。

“但是,中国北方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未来一个多月仍然是沙尘天气活跃的时段,今年整体沙源地地表情况不太理想,如遇有利天气形势,仍然还有可能有些沙尘天气出现。”饶晓琴补充说。

此外,张涛表示,此次冷空气过程带来的大风天气是入春以来最强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大范围的10级以上阵风。4月15日午后,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北京西北部等地的高海拔区域出现大范围的10级以上阵风。需要大家注意防范大风和沙尘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新社/科技日报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