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退出“17+1”呼吁欧洲国家跟进 中方严厉谴责


【博闻社】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当地时间22日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认为,立陶宛的举动虽然开了个“坏头”,但“17+1”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退出就搞不下去了,“我们应该让‘17+1’得到更多的合作成果,让立陶宛这样的国家退出后感到后悔”。

据《环球时报》报道,兰斯伯格斯当日称,立陶宛已不再将自己视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的一员,也不再参与该倡议,立陶宛已经事实上退出该机制。

兰斯伯格斯还敦促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机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他声称,欧盟成员国应当放弃“分裂的‘17+1’模式”,转而采用“更有效、更团结的‘27+1’模式”来一致应对中国。“当欧盟所有成员国和欧盟机构共同行动时,欧盟才是最强大的。”兰斯伯格斯称,“27个成员国的团结是欧盟与外部伙伴关系成功的关键,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引述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的话称,中国“不了解”立陶宛的举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导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共谋发展的愿望,并非仅由中方一家主导,而是各方基于自愿参与、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等原则开展合作。”该发言人强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九年来,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给有关国家带来了切实利益,也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面貌。”

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当天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立陶宛部分议员罔顾中国在新疆等地取得的人权事业发展成就以及维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有效措施,恶意炮制反华决议,是一出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拙劣政治表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1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立陶宛有关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避免损害中立关系大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23日分析说,一方面,这背后有来自美国的推动,立陶宛是一个在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随着中美竞争加剧,该国开始重新考虑站位。波罗的海新闻网22日引述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瓦维洛夫的话报道称,立陶宛正在盲目和鲁莽地追随美国的政策,这是十分危险的,会给立陶宛国家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崔洪建表示,立陶宛的举措也与近期中欧关系紧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中国宣布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制裁,名单中就包括一名立陶宛议会议员。法新社22日也评论称,立陶宛的举动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发生变化的最新迹象。本月20日,欧洲议会通过有关冻结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动议,并声称将中国撤销对欧方制裁作为批准有关协定的前提。“间隔两天,立陶宛就宣布退出‘17+1’,这明显是一种‘借势’”,崔洪建说。

崔洪建表示,立陶宛的退出不会影响“17+1”整体的合作和发展,对于这一机制而言,自2012年成立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中东欧国家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17+1”本身是基于自愿的,某些国家的退出某种程度上有利于“17+1”机制更加聚焦务实合作,可以更好地调整方向与发展。

“17+1”合作(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是指中国与中东欧地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希腊之间展开的经贸合作,又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该机制原本名为“16+1合作”,2019年希腊的加入,使得该合作机制升级为“17+1”。

立陶宛今年3月就传出将退出“17+1”,外长兰斯伯格斯当时指出该国几乎没有从“17+1”合作机制获益,甚至带来反效果,导致欧盟易被分化。立陶宛政府也放出消息,打算今年在台湾成立贸易代表处。

联合早报/自由时报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