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談諾獎爭議:沒有團隊我什麼都不是

【博聞社綜合】榮獲今年諾貝爾醫療或生理學獎的屠呦呦於北京家中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身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公民,各界紛紛捎來恭賀祝福。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獎,這一藥物現已成為治療瘧疾標準療法的一部分。其獲獎被視為對中國傳統醫學的肯定。她指出,「這個榮譽屬於我和我的團隊,也屬於整個國家。」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受訪。(照片:紐約時報)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受訪。(照片:紐約時報)

儘管84歲的屠呦呦已獲西方認可,但因其缺少海外留學背景,亦無博士學位,故至今未能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從前的一些同事認為,青蒿素的發現源於越戰期間的一個秘密軍事專案,目的是説明中國的盟友北越對抗瘧疾,那是集體努力的成果,不是一個人的工作。

對此,屠呦呦指出,越戰期間發生流行性瘧疾,致士兵大幅折損。當時的瘧疾原蟲對現成藥物產生抗藥性。由於文革,其研究所的所有研究都停擺,但這個(瘧疾)項目被毛澤東及周恩來特批。一家軍醫研究遲未突破之際,於1969年找上崎研究所、要求幫助,並任命屠呦呦為專案負責人。她說:「(當時) 我很年輕,而且雄心勃勃,很高興在那個混亂的時候有事情做。」

在老鼠及猴子身上測試青蒿素,證明有效後屠呦呦自己也服了藥,記者問她是否害怕。她表示,這是「作為藥物化學家的責任和工作的一部分。」在該藥的商業應用方面,她指出,「中國當時有沒專利這回事。我們對專利一無所知。沒有所有權或智慧財產權這些東西。我做的東西都交給領導了。參加任務的每個人都盡自己的所能做了貢獻。」

有些人批評屠呦呦不該成為這個成果的唯一發現者,因為這是集體努力的成果。對此屠呦呦表示,「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我們都相信集體主義。我只是想好好工作。當然,沒有團隊,我什麼都不是。國外比如美國很關心應該把功勞歸給哪些個人。外國人讀了有關歷史記錄,挑選了我。中國總是獎勵集體,但外國的獎勵不同。這個榮譽屬於我和我的團隊,也屬於整個國家。」

她說自己不在乎那麼多,只知道自己做了所有的那些實驗,任何人都可以去查閱那些公開紀錄。她強調,「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事實。歷史就是歷史。」

記者問她,對於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否感到失望,她表示,「我申請了好幾次,因為人們告訴我,我應該去申請。我確實得到了一些對這個發現的獎勵。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我的單位得了獎。作為小組長,我代表小組領了獎。衛生部長部長曾親自推薦我當院士。」但是「情況很複雜」,因為當中有許多因素。

關於是否親自出席12月的頒獎典禮,她說自己腰不好,因此沒有向主辦單位保證一定會去。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