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李克強是中國1980年代以來最弱的總理

【博聞社綜合】本期(10月17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稱,由於習近平的攬權,使得李克強是中國自1980年代以來歷任總理中最弱的一位。這不是由於李克強無能(incompetence),而是出於無奈(impotence)。

《經濟學人》表示,李克強的訓練有素經濟學者背景,和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提出的「克強經濟」、「克強指數」等創新經濟評估指標,都使海內外普遍認為他在2013年出任中國總理是極恰當的選擇。但今年夏天中國股市的崩盤和人民幣無預警貶值這兩件震驚全球的事讓外界發現,這似乎印證了他上任之初數月就傳出的被核心決策圈邊緣化的謠言。

文章表示,中國總理的職責是帶領中國「政府」,相較之下,習近平擔任的「總書記」一職是帶領中國共產黨。雖然在中國政治體制中,黨與政府的分界非常模糊,但李克強的幾位前任還是都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蹟:趙紫陽在1980年代初期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李鵬與「六四事件」的武力鎮壓密不可分;朱鎔基在1990年代後期推進國企改革;溫家寶則以發出實際上無人理會的政治改革呼籲而為外界留意。不過李克強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發言或舉動,反而處處顯示出被邊緣化。

文章說,具體事例之一就是他在今年4月說中國不會讓人民幣貶值,但實際上人民幣在8月間無預警大幅貶值幾達2%。一種可能性是他的能力一開始就被誇大了,但更主要的是他其實無能為力,基本被排除在日常經濟事務決策之外。習近平在2013年12月創立了由他自己領導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也擔任負責研究經濟政策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小組長,完全主導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戰略。這使得李克強被排除在核心經濟決策之外。

文章說,「經濟決策者顯而易見的過錯動搖了全球對中國的信心」。這些金融市場的跌宕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其實有限,但確實讓中國事務觀察人士提出的問題更尖 銳:中國領導人到底有沒有能力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深化改革?李總理是否具備推動「壯士斷臂」般改革所必須的技能?還是說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他並無實權, 中國經濟掌握在一些無能者手裏?

文章說,李克強雖然可能在8月同意中國政府強力干預股市,但拍板決定的極有可能是習的金融領導小組;2013年中共中央批准的重大經濟改革規劃的制定沒讓李克強參加,他可能也不會深入參與中共在10月26日討論通過下一個經濟發展5年計劃的會議。甚至有傳言指出,李克強極可能在2018年的19大就卸任。

《經濟學人》認為,習近平的首席經濟事務顧問劉鶴的勢頭壓過了李克強,但外界對劉鶴所知不多。劉鶴不僅跟習近平是童年的玩伴,而且他謹言慎行,能替習近平提供「量身打造」的政策建議,雖然這些政策建議的許多觀點都跟李克強一致,但李克強已經被排除在決策圈。

文章說,李克強很可能會繼續當總理,或許在發生重大危機時當替罪羊。因為反腐雖然佔據了習近平大量的精力,但經濟下挫也是習近平承受不起的,他不能完全把注意力從經濟政策移開。然而,習的領導風格更接近俄國總統普京的強人政治,假使經濟出了大問題使中共的聲譽大跌,就算把李克強推出去當替罪羊,可能遠遠不夠。

2 Comments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