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地球步入新一轮“大灭绝时期”:人类首当其冲

科学家警告,生态链遭到毁灭性破坏正引发最新一次物种大灭绝
科学家警告,生态链遭到毁灭性破坏正引发最新一次物种大灭绝

【博聞社綜合】美國三所著名大學研究者聯合從事的最新研究結論稱,地球正在步入最新一輪的“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將率先遭遇滅絕。

這份由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伯克利大學研究人員參與的研究結果指出,地球上脊椎動物滅絕率正迅急加速,目前已經達到正常水平的114倍。

這一研究結果與另一所美國名校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去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的內容幾乎一致。

研究主筆之一傑拉爾多·切巴洛斯(Gerardo Ceballos)說:“我們正進入(地球生命)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據介紹,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約6500萬年前,當時統治地球表面2億多年的恐龍和其他大量動植物可能因一次隕星撞擊地球事件而滅絕。

切巴洛斯還表示,如果無法避免最新一輪大滅絕,那麼新的物種和生命需要數百萬年時間才能重新出現在地球各地。

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陨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
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陨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

脊椎動物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通過化石分析,對比了地球歷史上脊椎動物滅絕率。

結果發現,目前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率已經超過正常地質時間段水平的100倍,達到以往大滅絕時期的水平。

研究報告稱,自從1900年起,地球上脊椎動物滅絕數量已經超過400物種; 而在正常情況下,400物種滅絕一般需要一萬年以上的時間。

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期刊。

研究認為,導致新一輪大滅絕的原因可能是氣候變化、污染和地表植被破壞。

分析認為,上述原因產生的生態連鎖效應最終會影響到人類和很多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鏈斷裂:比如說蜜蜂傳授花粉有可能在三代人時間裡完全消失。

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厄爾裡克(Paul Ehrlich)說:“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物種比比皆是; 人類正在自戕自殘支撐我們生態的基礎。”

自然保護國際聯盟(IUCN)表示,每年都有約50種動物加入瀕臨滅絕的行列。

約41%的現有兩棲動物和25%的哺乳動物都已經成為瀕危物種。

另據自然保護國際聯盟舉例稱,狐猴就屬於在未來數年內行將滅絕的物種之一。

目前,全球94%的狐猴均已經屬於瀕危,而其中20%已經行將滅絕。

全球94%的狐猴均已经濒危,其中20%行将灭绝
全球94%的狐猴均已经濒危,其中20%行将灭绝

科學家們說,避免物種大滅絕需要人類采取緊急行動保護生態鏈,防止地球生態鏈的生物多樣性遭到毀滅性損壞。

史前大滅絕

所謂大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指的是在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在一個以上並且較大的地理區域內,生物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的事件。 據科學家推測,自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的生物98%均已滅絕。

造成大滅絕的原因很多,如地外星體撞擊地球、火山活動、氣候變化、海平面升降、大氣含氧量變化等等,但目前仍未有完全定論。每次大滅絕事件,都能在相對短期內造成八成至九成以上的物種滅絕。

科學家推測在太古宙與元古宙應也有過大滅絕事件,但那時以菌藻為主,缺乏化石記錄。 在顯生宙,根據化石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至少20次明顯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5次大的集群滅絕事件,即奧陶紀末期(4.5-4.4億年前)、泥盆紀末期(3.75-3.6億年前)、二疊紀末期(2.51億年前)、三疊紀末期(2億年前)和白堊紀末期(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絕滅。

科學家解釋說,白堊紀-第三紀的恐龍滅絕可能受到公眾關注度最高。 二疊紀生物絕滅事件卻是規模最大、涉及生物類群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
BBC中文網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