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进入倒计时 对华强硬成共识


【博闻社】德国面临着一个关乎未来方向的选择。”当地时间9月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议会演讲时发出警告。这或将是默克尔最后一次以总理身份出席议会。

当地时间9月26日,德国将举行联邦议院选举。届时,德国将产生新一届政府、新一任总理。而执掌德国16年的默克尔,则将正式退出德国政治舞台。

默克尔在9月7日的议会演讲中直接点出德国民众面临的选择:是选择一个由社民党、绿党等组成的中左翼政府,还是选择由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阿明·拉舍特领导的中右翼政府。她的答案是,拉舍特领导的保守派政府“正是德国人民所需要的”。

但专家指出,按照目前的民调数据,社民党的领先优势比较明显,拉舍特虽然获得默克尔支持,或许也难以翻盘。不过,距离大选仍有近三周时间,变数仍然存在。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大选对于德国而言都意义非凡。

德国民调机构Forsa周二发布的调查显示,德国社民党的支持率较上月大幅上升7个百分点至25%,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跌至19%,绿党紧随其后为17%,自民党为13%。

据政治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等多个机构的预测,联盟党、绿党和自民党,或者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最有可能组成新一任德国政府。

民意的转变可能意味着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时代的落幕。无论是绿党还是自民党,他们都对中国持更为批评的态度,有这两个政党参加的新政府无疑将重塑德国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主任厄特尔(Janka Oertel)周三在威尔逊中心的一场在线研讨会上说:“由于绿党和自民党很可能成为任何执政联盟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对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这将对政府政策产生调节作用。”

绿党要求推行以价值观和保障人权为重点的中国政策。据路透社上月的报道,绿党的总理候选人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表示,德国需要对华保持强硬,限制中国参与敏感经济领域,并团结欧洲一致对华。

贝尔博克当时表示:“必须保持强硬,不能被这样一个存在非正当经济行为的威权政权牵着鼻子走。”

自民党也要求对中国的人权侵犯行为采取强硬回应。自民党在5月的党代会上删除了其竞选纲领中的“一个中国政策”的表述,称这个政策让中国有借口打压香港的异议人士,并威胁台湾的民主自由。

默克尔提倡的亲华政策常常遭到国内反对党和欧洲盟友的批评。她所在的联盟党被指以经济利益为借口,拒绝在国际舞台上直言不讳地批评中国日益加剧的侵略性和颠覆性外交政策。

社民党外交政策发言人施密德(Nils Schmid)曾对媒体表示,默克尔的中国政策“已经过时”,通过深化经济关系中国就会变得更自由民主的设想没有取得成功。

德国普通大众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消极。民调机构Forsa上月的一份调查显示,58%的德国人认为,即使对华经贸关系受损,德国也应该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仅有不到20%的受访者反对任何形式的强硬路线。

德国商业界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在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表示,欧洲企业在与中国做生意时必须划清价值观上的红线,并呼吁中国遵守现行国际规则。

协会主席鲁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日前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说,任何想继续享有欧盟自由市场准入的国家“必须遵守基本的规则,同样地开放本国市场。”

外交专家厄特尔认为,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引发的内部商业条件恶化已经影响到德国企业的经营,业界开始反思德国的经济模式和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她说:“保持现状将不利于德国的繁荣,不利于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改变是德国对华政策的唯一现实答案。这种变化不会以大变革的形式发生,将是渐进的,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多样化的呼吁。”

专家还指出,目前德国的对华政策更多以双边为导向,如果德国新政府选择响应欧洲大陆整体的对华更为强硬的呼声,这可能促进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协作应对中国挑战的能力。

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专家迈斯特(Stefan Meister)在周三的同场在线会议上表示,中国与俄罗斯日益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合作,需要引起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警惕,共同合作确保国家安全。

迈斯特说:“他们在技术上的合作越来越多。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我们也必须在情报方面进行合作。”

美国之音/新京报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