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深記者撰文解釋日本為何「不服」中國

【博聞社綜合】日本經濟新聞亞洲總局編輯委員村山宏26日撰文解釋為何日本「不服」中國,並指出,中國網路上充斥著許多認為比較中日兩國物質力量,日本應該服從中國的文章,既對日本不瞭解,也對當前國際關係的運作一無所知。

村山在文章中指出,當今的國際關係已不只是由「國家」來左右,跨國企業及跨國境的非政府組織(NGO)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投資資金的跨國境流動,一流藝術家和科學家的跨國境活動,都對世界産生了影響。國際關係由國家(政府)的力量關係來決定的這種想法也只是延續到了20世紀的前半期。現今的國際關係已經不能只靠國家和國家的主從關係來討論了。用封建時代的陳舊觀點來討論現代社會將是沒有意義的。

他認為,中國的近代歷史悲劇本應使中國人認清,領土與經濟規模大小都不是決定哪個國家就可因此領導國際秩序。但顯然仍有許多中國人未從巨大經濟幻想走出來。

村山稱,中國人的大國經濟幻想最嚴重的缺陷就在於因妄信自己的實力而難以客觀判斷他國的經濟狀況。他認為,中國網路討論中對中日關係常出現的「經濟停滯不前的日本不依靠中國的經濟就無法生存。日本終究會服中國」的觀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村山說,這種討論完全不是基於經濟事實。日本對中國的出口總額只佔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4%左右而已。比起比率達到10~20%的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其它亞洲各國相比,日本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是相對較低。

而即使中國遊客不再去日本,對日本經濟的打擊也很小。因為中國訪日遊客的總消費額還達不到日本GDP的1%。即使算上其他國家遊客的貢獻,今年4~6月的訪日遊客的消費也只不過將日本的GDP推高了0.03%。

村山指出,中國遊客大量湧向日本,正是因為信賴日本産品的質量,尤其是對産品「安全性」的信賴。「安全性」這種用眼睛看不到的價值當然無法包含在GDP當中。而「安全性」就是強調通過文化和社會機制贏得他國尊敬、在國際關係中獲取優勢地位的國際關係「軟實力」概念的一環。

日本憧憬唐朝文化而頻繁派遣「遣唐使」加以學習(來源:維基百科)
日本憧憬唐朝文化而頻繁派遣「遣唐使」加以學習(來源:維基百科)

村山文末以日本在中國唐朝時學習中國文化為例,指出日本在當時憧憬唐朝,也是因為唐朝文化的魅力,很多日本人被中國的詩歌、音樂、繪畫和技術所吸引,自願漂洋過海,不是遭受武力威脅才被迫學習中國文化的。憧憬、崇拜他國的感情是無法在強制的情況下産生的。比如説,附近的一個彪形大漢跑過來一邊揮舞拳頭、一邊恐嚇説「喂,你要服從我」,任何人也不會從內心産生尊敬。

One Comment

發佈回覆給「jian」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