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南海造島致東盟傾向美國

【博聞社綜合】日本經濟新聞3日刊登專文表示,由於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陸,使得東盟(ASEAN)中原本對美中競爭保持中立態度的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開始傾向美國,逐步對中國轉向牽制態度,公開指責中國。11月以後召開的國際會議場合上,中國將發起反擊,中美博弈的棋局仍將繼續。而11月3~4日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盟防長擴大會議將成為中美攻防的第一幕。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目前東盟國家基本可以分為三派,(1)在南海問題上採取強硬態度的對華強硬派的菲律賓和越南;(2)接近中國的親華派柬埔寨和寮國;(3)中間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其中,能夠左右東盟整體態勢的是中間派三國,特別是馬來西亞與東盟第一大國印尼。

(來源:日經中文網)
(來源:日經中文網)

報導認為,東盟雖然將繼續平衡中美雙方,在南海爭端上採取曖昧態度。但是,面對強勢推進海洋戰略的中國,眼下東盟中的反對聲也開始顯現,特別是以往採取中立態度的印尼、馬來西亞兩國。

其中,印尼總統佐科在10月26日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後發表的共同聲明表示:「印尼和美國一致對加劇南海緊張局勢、有損信任的舉動感到擔憂。」很明顯這是對中國在人工島上建設軍事設施感到擔憂。

而據路透社報導,馬來西亞軍方高層曾經於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安全保障相關會議上公開批評中國「在南海的建設行為是挑釁。」日經此前在10月13日報導,對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抱有危機感的馬來西亞,2003年接受美國軍艦在其港口停泊的次數為6次,2012年之後次數增至4~5倍。馬來西亞除了決定在南海沿海設立自主的海軍基地外,還決定組建登陸部隊。箇中原因,馬來西亞的戰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分析官洛克曼分析稱,「僅僅採取柔軟的對華路線能行嗎?在馬來西亞政府內部出現了這樣的質疑」。

此前一直保持中立的印尼等國之所以轉換口氣批評中國,是因為美國的對華政策發生了轉變。在9月底的中美首腦會談上,有關南海問題的討論未能取得進展,歐巴馬的態度也從「勸説」改為了「施壓」。

日經認為,如果馬來西亞的軸心出現變化,東盟整體對華姿態的「重心」也將發生變化。

此外,文章指出,由於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達成基本協議,各國認為與美國強化關係對本國的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美國和日本將在11月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和東亞首腦峰會上表明支持東盟,試圖與東盟國家結下統一戰線,要求中國停止填海造陸。

不過,文章也注意到,同樣被視為「中立國」之一的泰國卻顯示出與美國保持距離,而接近中國的傾向。文章認為,為了壓制東盟的變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上旬訪問越南和新加坡,將試圖通過加深經濟合作來抑制對華批評。

在習近平展開這項舉動之前,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是自美國驅逐艦進入中國主張擁有「領海」主權的南海人工島12海浬以內巡航以來的首個重要國際會議,中日美韓澳也將參加。中美將努力獲取包含爭端當事國在內的東盟國家的支持,力爭掌握主導權。

來源:日經中文網
來源:日經中文網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