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界「一條龍」造假手段被踢爆:百餘篇國際論文因此被撤

【博聞社綜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機構最近的調查發現,許多中國學者通過代寫、代投、偽造同行評審的方式,支付「協力廠商」人民幣數千到10萬不等的費用,在國際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中造假。這次調查發現的100多篇論文被出版社撤銷,其中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中41篇來自中國;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的64篇論文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柳葉刀》和《細胞》等刊物撤銷的9篇論文都來自中國。

全球最大的醫療及科學出版社之一愛思唯爾自2012年來因同行評審造假而撤銷的論文超過20篇。(照片:網路)
全球最大的醫療及科學出版社之一愛思唯爾自2012年來因同行評審造假而撤銷的論文超過20篇。(照片:網路)

調查發現,代寫、代投、偽造同行評審國際論文「一條龍」服務灰色產業鏈在腐蝕中國學術界。中國科協對捲入造假的學者嚴厲查辦,涉事者被撤銷因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而評上的職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撤銷以被撤論文作為支撐依據獲得的基金資助,並追回已撥付經費,情節嚴重的涉事者3-5年內不得申請基金資助。

針對被撤稿件存在的多種學術不端,中國科協重申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主要行為規範,確立「五不」行為準則:即不由「協力廠商」代寫論文,不由「協力廠商」代投論文,不由「協力廠商」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不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資訊,不違反論文署名規範。

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說,「撤稿事件給我國學術界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再次表明我國學術界、科學家仍然面臨著雪峰浮躁、學術失范的嚴峻挑戰」。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中國科學家的學術不端並非主流,絕大多數科研人員的基本道德操守還是好的,在職稱或基金申請中對國際論文數量的崇拜,反映科研評價體系的不合理。

同行評審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品質,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