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放緩加速世界金屬原料價格下跌

【博聞社綜合】 日本經濟新聞20日刊登日本伊藤忠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武田淳的專文指出,今年中國經濟減速加速全球金屬原料價格下跌,但另一方面,中國本身仍持續大量出口國內過剩的原材料生產,結果對全球物價構成「通縮」壓力。

來源:日經中文網
來源:日經中文網

文章指出,代表性國際商品指數湯森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數(Thomson Reuters Core Commodity CRB Index,1967年=100)11月之後急劇下跌,17日跌至183.71,創下13年來的最低水平。其中,銅的價格進入11月後加劇下跌,目前處在6年半來的最低水平,鋼材的價格也較年初下跌了35%。顯示商品價格動態的代表性商品指數降至2013年來的最低水平。

文章分析,與中國有關的商品價格的下跌主要有2個原因。首先,中國對有色金屬等消費量較大的商品的進口放緩。中國的需求量佔全球需求量50%的銅方面,受房地産行情惡化影響,面向建築材料的銅的需求放緩。在倫敦市場上,繼11月初跌破1噸5000美元大關之後,18日一度跌破1噸4500美元關口。另外,鎳和鋅的價格也跌至近6~7年的最低水平。日本太平洋金屬的常務執行董事菅井一之指出,在鎳的最大消費地中國「作為鎳主要用途的不銹鋼的商品流通情況很差」。而在油價方面,各國對2016年中國的需求放緩抱有擔憂,導致原油價格的跌幅出現擴大。中東産杜拜原油價格日前創出了7年來的最低價。

然而,儘管中國內需減弱,資源進口增長放緩,但受中國產能過剩影響,中國並未放緩對原材料等的生産與過剩產品的出口,對海外的材料出口反而急劇增多,這也導致相關原材料商品價格的下跌。

來源:日經中文網
來源:日經中文網

文章表示,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的經濟刺激政策提振,中國廠商積極加強金屬材料的設備産能,2014年中國的粗鋼産量達到2006年的2倍。不過,目前道路和鐵路的基礎設施投資告一段落,設備過剩愈發顯現。加之生産調整遲遲未能取得進展,過剩産品流向了亞洲市場。其中最主要是鋼鐵業,1~10月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25%,由於其粗鋼産量佔全球一半,導致鋼價大幅下跌。熱軋線圈的國際價格在1噸300美元左右,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值。

此外,中國的鋁冶煉行業目前60%以上的企業陷入虧損。1~10月鋁製品的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0%以上。

文章指出,這導致其他國家的鋼鐵業或被迫轉移市場,或被迫降低產能。前者,如韓國浦項製鐵因中國産鋼材大量湧入東南亞市場而被奪走傳統的市場,轉而加強對日本出口。後者,如美國大型鋼鐵企業US鋼鐵和主力鋼鐵廠商AK鋼鐵決定暫停高爐運轉。

但無論何者,結果都是導致原材料價格的進一步下跌,以及競爭企業的獲利降低。如日本國內的鋼材價格也比2015年初下跌了10%。預計新日鐵住金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的合併經常利潤將同比減少45%。

文章最後表示,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受中國大量出口廉價原材料影響,「亞洲和新興市場的物價面臨下跌壓力,已開發國家方面,已開始對美國的物價産生影響」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