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充值:台灣前朝政商兩棲紅人林榮三

1【博聞社綜合】台灣聯邦集團和《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今天病逝,享壽77歲。林榮三曾任台灣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監察院副院長、總統府國策顧問,他創辦的的聯邦集團橫跨地產、銀行、媒體產業。

林榮三,1939年5月27日出生於台北縣蘆洲鄉水河村,幼時就讀于蘆洲小學,後來就讀于開南商工學校高商部。16歲學校畢業後,隨兩位兄長做生意,後來成為台灣最富有的房地産商人。

林榮三娶張素娥為妻,生有三男一女,子女均在家族企業任職。

林氏兄弟分家後,林榮三于1967年獨自成立聯邦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揭開了他人生事業新的一頁。以後在房地産事業上獲得成功發展,逐漸形成聯邦建設集團。目前旗下公司包括了聯邦建設、聯邦整染、佳佳保齡球館、《自由時報》等企業,同時聯合投資聯邦銀行等企業。公司總部辦公大樓座落在台北市民生東路3段109號。

在80年代中期,台灣房地産市場最紅火的進修,地産價格大幅上漲,林氏家族因此獲得無數財富。在1988年大台北地區(包括台北市與台北縣)的建築業中,林榮三掌管的聯幫建設公司經營的房地産總銷售額高達96億元,名列第一,銷售戶數704戶,銷售率接近百分之百。

林榮三年輕時
林榮三年輕時

聯邦建設公司推出的眾多土地開發案中,瓏山林別野最為成功,曾引起巨大轟動,被台灣建築界認為是台灣房地産開發史上絕無僅有的高利潤開發案。瓏山林這塊土地位於台北市汐止和內潮、東湖交界線附近,總面積5.4萬平方米,曾是一片荒地。然後幾經炒作,價格大幅上漲,1987年初,土地主人以6億元出賣。3月,林榮三以其妻張素娥名義,又花了100億元買入,可謂大手筆。第二年,台灣房地産價格進一步大幅上升,瓏山林這塊地價格也連翻數番。林榮三購入時每坪2645元,1988年達到每坪1.6萬元,1989年達2萬元,1991年達到5.9萬元。

林榮三開發的瓏山林別墅于1991年完工,總銷售額達160億元,平均銷售率達87%。第一期推出“宮殿之海”獨棟別墅,每戶大約在100到300坪之間,每套售價1600萬元到3000萬元之間。後又相繼推出“寧靜海”、“星宿海”、“雲芝海”等樓中樓式別墅系列。

林榮三家族在台北縣汐止鎮白瓠湖擁有300公頃土地,約佔全鎮面積的4%。聯邦建設公司規劃的汐止“瓏山林”別墅不過10公頃,讓聯邦建設公司獲利百億元,而整個這片土地獲利潛能在千億以上。

1995年,汐止鎮在鎮長廖學廣的努力下,台北縣政府決定中止與林榮三麼子林鴻堯的土地租約,並將這片土地作為垃圾場。同時廖學廣撤銷林榮三長子林鴻聯的自耕農身份,要收回其購買的300多筆土地,因而林榮三與廖學廣結怨甚深。廖不廣在1995年因收受“鎮長稅”而被判刑18年,他不但被保釋未坐牢,還以此為藉口競選“立法委員”,結果以高票當選,對林家經營地産帶來將有不利影響。

林氏家族台灣擁有兩大報紙,成為“三重幫”的喉舌。尤其是林榮三聯邦建設集團下的《自由時報》,在台灣已是可與《聯合報》、《中國時報》平起平坐的三大報之一。

林榮三旗下開發的瓏山林別墅
林榮三旗下開發的瓏山林別墅

早在1978年,林榮三就通過購買《民眾日報》股權面成為其大股東,並坐上了該報董事長的寶座。此後,林榮三又將《自由時報》歸入自己旗下,成為建立林氏家族政商關係的喉舌。

《自由時報》的前身是1980年4月創辦的《自強日報》,1981年元月改為《自由日報》,1988年元月又改為《自由時報》。《自強日報》原是台灣中部地方性報紙,影響不大,發行量也遠落後於同是中部報紙的《台灣日報》。

1986年10月,該報報社從台中市遷到台北縣新莊市,林榮三開始成為該報的股東。1988年元月,台灣當局開放報禁,進一步增強了林榮三掌控該報的決心。同年,報社又遷到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台北市,更利於林榮三就近管理,該報也正式改名為《自由時報》,林榮三更投入近5億元更新設備,其持股已達到90%以上,而創辦人吳阿名的股份已不到10%,僅任該報的發行人,林榮三完全控制了《自由時報》,並提出“台灣優先,自由第一”的辦報理念。

這時,台灣政壇也進入一個新的轉折期。林榮三利用自己掌握的媒體,全面支援以李登輝為首的當權派,《自由時報》成為旗幟鮮明的“擁李派”。林榮三自然獲得李登輝的欣賞,該報成為李登輝必看的報紙之一。

該報儘管每月有2000多萬元的虧損,但林榮三有雄厚的財力支援。他繼續花巨姿,不僅再投入10億元購買新設備,還于1992年7月推出台灣前所未有的促銷活動,凡是該報的訂戶,有機會獲得“黃金五千兩”、獎金總額1.6億元的大抽獎活動。1993年,該報又投稿億元經費在電視黃金時段大做廣告。同年,該報一躍成為台灣第三大報,銷售量突破40萬份,林榮三因此成為報業新巨子。也因此在同年5月,台灣輔仁大學授予他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6年8月6日,《自由時報》同時在台北與高雄為新廠裝機與大樓落成舉行盛大慶祝酒會。在台北凱悅大飯店舉行的隆重酒會上,冠蓋雲集,黨政商界名流紛紛前往祝賀。林榮三更是意氣風發,在大會上宣佈,《自由時報》的發行量、閱報率均是台灣第一。

在台灣報業激烈的競爭中,《自由時報》得以迅速崛起,降了林榮三有雄厚的財力支援外,他與李登輝的關係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該報對李登輝的支援,獲得李的關照。而李登輝則對台灣《中國時報》、《聯合報》兩大報進行遏制,通過其新信放出“要使大報變成小報”的狠話,同時李還對批評他的《聯合報》進行公開的指責,從而引發退報活動。而《自由時報》在李的支援下卻得以迅速發展。

林榮三(左)與台灣政界關系從密
林榮三(左)與台灣政界關系從密

在1995年紙價上漲及各大報紛紛調價之際,林榮三靠著雄厚了財力不漲價,以增加發行量,據説現在發行量達到90萬份。

林氏家族在金融界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90年代初,台灣開放設立民營銀行,吸引許多大商人紛紛投入,林榮三齣鉅資參與設立聯邦銀行,跨入金融業。旗下的聯邦建設公司是聯邦銀行的大股東之一,持股4.16%,林榮三長子林鴻聯是銀行常務董事,妻子張素娥任董事。

林榮三也是台灣少有的大富豪之一。在台灣《卓越》雜誌公佈的百大富豪名單中,林榮三的財富凈值在1993年1995年也均為300億元台幣,分列第8位、第9位、第9位,躋身台灣十大富豪之中。1996年,因房地産與股市價格的變動,他的財富降為230億元,居第12位,但林榮三真正有多少財富外界很難搞清楚。

美國《福布斯》雜誌公佈的全球富豪中,2013年估計林榮三的財富為40億美元。他擁有的龐大地産會不斷增值,其財富潛力巨大。林榮三的一位部屬在談到林氏擁有的土地時説:“即使一年蓋一千幢大廈,15年也蓋不完”,可見其土地財富之多。

林榮三不僅在家族事業上成功,而且在政界也具有重要地位。林榮三早期就進入地方政壇發展,先後做過國民黨“救國團”三重團委員會常務委員,台北縣“團管區後備軍人發展會”委員及顧問,“青年商會”三重分會會長,清傳商業學校與開南商工職業學校的董事長。

1975年,台灣進行立法委員首次增額選舉,國民黨四處尋找有實力的商人,便通過前台北縣長邵恩新(“三重幫”政界元老)找到林榮三,要他出馬競選,在大哥林堉琪的鼓勵下,林榮三以“無黨派”參加了當年的立法委員增額選舉,並在國民黨的大力支援下以16萬張選票順利光選,林氏家族正式進入政界。

1977年,林榮三正式加入國民黨。在任職立法委員5年後,林榮三不再尋求連任,而是轉向角逐間接選舉的“監察院”監察委員職務,1980年,他以最高票當選為增額監察委員,一任就是十多年,成為政界一位十分活躍的人物。

林榮三與李登輝、陳水關係密切
林榮三與李登輝、陳水關係密切

1983年,林榮三還成了監察院國民黨黨部委員。1991年2月,林榮三開始出任國民黨黨職,即兼任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主任委員。

1991年底,台灣監察院開始醞釀副院長人選。林榮三決定出馬角逐。由於他是有錢的商人,被外界稱為“金牛”,如若由他出任監察院副院長,實在是對台灣政治的一大諷刺,因此學術界強烈反對他出任這一高尚的職務。在監察院內則有“擁林派”與“反林派”之爭。

但社會大眾對政治在許多方面是無奈的,林榮三憑自自己的金錢與在政界的影響力,還是在1992年2月國民黨內部選舉中以13票對9票擊敗對方,當上了監察院副院長。這讓外界對國民黨執政很不滿。林榮三為安慰外界,于同年7月出資3.2億元台幣成立“林榮三基金會”,回饋社會,同時拉入不少政界人士為基金會董事。

1993年初,林榮三結束了11個月的監察院副院長一職,但卻當選為國民黨第14屆中央委員,不久被李登輝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1996年再度續聘,成為政界元老級的人物。

One Comment

發佈回覆給「jian cai」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