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自由化不足 人民幣「入籃」難撼美元霸權

【博聞社綜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當地時間11月30日同意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儲備貨幣,是中國爭取全球性國際組織承認其全球經濟強權地位的一大勝利。由於存在中國可能在未來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高度可能,外界關注人民幣是否因此取代美元,成為貨幣戰爭中新的霸權。

但德國媒體認為,由於人民幣依然受到北京當局的嚴格管控,自由化程度完全比不上美元及歐元,因此想要”挑戰”美元的國際貨幣霸權地位,為時尚早。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重量級財經媒體《南德意志報》”經濟”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人民幣獲得全球主導貨幣地位最主要的意義是北京在政治上的加分。文章強調,西方諸強之所以最終放棄阻撓態度,同意把人民幣收入國際儲蓄貨幣籃,首先是出於政治考量,而這一政治考量又恰正符合北京領導層的需要,它說:

對北京而言,”這事情似乎會成功,可算是掙足了面子。因為,它形象地顯示了,過去這些年世界經濟所經歷的巨大力量移位,不是暫時現象,而將是長期的。同樣重要的是:它強調了北京在政治上、經濟上及金融市場上打破美國全球統領地位的要求。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願再繼續承受那個頭號經濟體所作財政和貨幣政策決定的結果。”

文章指出,國際貨幣基金其他重量級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之所以不利用其重量級地位阻撓接納人民共和國加入這個貨幣政治精英圈,同樣政治考量優先,他們有兩大考量:”其一,那些舊有的世界經濟秩序的代表希望能促使中國在地位上升的同時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更多參與重要的協調機構。其二,西方希望,相關決定能增強北京內部的改革力量,自由化政策能由此走上不歸路。這一自由化政策的內容包括: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國企業獲得更好的投資條件,迄今嚴格管制的貨幣緩慢鬆綁。

文章說,這兩種考量使西方的利益與北京的利益走到了一起。雖然,下面的每一步經濟改革對共產黨的無限政治權力訴求來說都意味著風險,但反過來說,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亟需一種新的經濟增長。迄今,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借貸性融資,而現在,要建立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因此他別無選擇,必須冒這種風險:”為此,除了更強大的金融市場外,他需要更多的外來投資,更多的競爭,更多的全球紐帶,以及一種可在全球使用、兌換和接受的貨幣。”

文章表示,為成為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中國方面還需做出大量艱苦努力:”最大障礙是:與美元和歐元不同,人民幣依然還嚴格受控,兌換率便是每天由國家規定。……然而,人民幣立即全面放開也不是一種選擇。在不同經濟情勢下,此舉有可能導致新的投機泡沫,或導致資本流失。”

報導另外引述德國「《明鏡》線上」(Spiegel Online)”資本”欄目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最大的關鍵仍在於人民幣是否能向其他四種儲備貨幣那樣掙脫政府控制,成為自由兌換貨幣。

文章說,人民幣被納入SDR是否真有實質性意義,需經由未來數年的全球商貿實踐證明;即便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蓄貨幣籃中的第5種貨幣雖可能標誌著美元霸主地位開始走向終結,但整個過程將是長期的,北京尚需實施大量艱巨的改革措施,況且人民幣入籃需等到2016年秋季才會正式生效,市場有足夠的時間做好先期準備:

“就像全球貿易一樣,中國在金融市場上也追逐這樣的目標:挑戰美國的領先地位。把人民幣建構成一種不可小覷的美元競爭對手是北京多年來周密推進的一項工作。……但要讓人民幣有一天真能與美元並駕齊驅,中國還必須實施大量改革。人民幣必須像美元和歐元那樣,完全實現自由交易。而目前,這還很有限。匯率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浮動,主要還是由國家而不是自由市場決定。”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