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中美丝绸之路 沿途“朋友”不好交

一带一路

【博闻社】12月9日,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全球安全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重建丝绸之路——从欧亚大陆到欧洲:21世纪交通与能源展望》的会议。与会者就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展开讨论。

据美国之音消息,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副主席何志平在此次会议上说,「凯撒大帝认为:吾亲征至此,目之所及,皆臣服于朕;而中国人说:我来到这里,目之所及,我都愿意与之交朋友,然后回家」。

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全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3年9月访问中亚时首次提起这个构想。今年4月,中国宣布计划将62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三家国有政策银行,为“一带一路”计划提供发展资金。而与之相对的美国“新丝绸之路”一直被认为是“一带一路”的竞争对手。虽然两条线路在地图上经过的国家与地区有许多不同,但其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潜在影响力仍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全球安全研究院主任盖尔·勒夫特在会上说:“虽然这两条线路的走向不同,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不经过里海地区,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对这一地区没有潜在影响力。”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疏通地区贸易渠道推动阿富汗的重建。去年底,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在北京会晤时达成协议,两国将合作支持阿富汗建立一个民主、主权独立、统一和安全的国家。

中国社科院今年7月发布报告分析中美丝绸之路的发展比较,文中谈到美国“新丝绸之路”具有“外生特征”,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具有“内生特征”。原因是美国与线路周边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难以直接参与到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美国更多的是起到“召集人”的作用,帮助沿途地区具备自我增长的能力。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向外延伸的结果。中国在辅助沿途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自身也得到发展。因此中国的立场不免使一些国家感到担忧。如哈萨克斯坦有部分人担心与中国开展合作将更有利于中国而不是哈萨克斯坦,同时,印度的回应也相当谨慎。

对此,何志平在回应中强调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是出于“好意(good will)”, 希望与沿途各国家地区“交朋友”。“中国邀请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和人民建立具有共同利益和命运的社区,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想占领这个地区,”他说,“一带一路”计划是“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

如果单看中国承诺的贸易总额,“一带一路”将成为继美国主导的重建战后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之后规模最大的经济外交项目。“一带一路”耗资1400亿美元,涵盖50多个国家的44亿人口,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球29%。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贯通阿富汗、中亚、巴基斯坦、印度等地,仅仅在中亚地区覆盖的供电线路就耗资17亿美元。

盖尔·勒夫特认为,中美丝绸之路的愿景都很吸引人,“但是最终,钱是最重要的”。他说,“你可以在地图上画出各种线路,你可以给出上佳的构想。但是最终,我们需要一些人掏出许多钱来投资。非常多的钱,你会开始习惯于谈论几十亿的项目。”

他还谈到,中美两国在谈论跨国能源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之时,也必须意识到这同时也滋生了竞争、嫉妒以及潜在的政治阻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岛屿纷争仍未解决,中印边境纠纷、斯里兰卡对中国的反感情绪、中缅边境的不稳定因素、“伊斯兰国”恐怖主义以及新疆问题都可能成为“一带一路”的路障。

曾任中国驻吉尔吉斯共和国、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国大使的姚培生此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如果这些区域纠纷不能得到解决,将对‘一带一路’项目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两个邻国存在冲突,就不会有任何发展”。

第二届乌镇互联网大会即将在中国乌镇举行,目前中国官方媒体正在为此次会议做舆论铺垫,并有明确的舆论引导和管制。通过官方提供的与会嘉宾概况来看,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应该与“一带一路”项目有关。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