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高達7成欠薪

【博聞社】據中國《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製造業步入寒冬,部分公司長年擴大產能所帶來的資金缺口已經超過能負荷的範圍,欠薪情況普遍。業內人士指出,能準時發薪的企業只剩30%左右。不過,財經專家指出,這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的必要之痛。

福昌倒閉工人圍廠(本社檔案照)
福昌倒閉工人圍廠(本社檔案照)

本社此前報導,中國兩大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中興的重要一級供應商,深圳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在10月8日宣布因人民幣4億多元的財務缺口倒閉,導致大批「休完假即失業」的員工,及福昌電子的供應商連續兩天在深圳龍崗區政府與工廠門口遊行示威,要求企業管理層出面支付欠款工資與還清債務,並請求政府介入,讓福昌電子按勞動法支付工人應有賠償。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稱,類似情況在11月發生在中國投影行業明星公司雅圖數位視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雅圖”),被裁員工同樣到公司門口追討欠薪。而一位行業內人士表示,類似這種欠薪行為在製造行業內非常普遍,“現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準時發薪的企業只有30%左右。”

在今年9月份,網上流傳一封《雅圖告全體員工書》被大量媒體轉載,在這份材料中,雅圖表示公司發展在2014年下半年以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流動資金嚴重短缺,導致工廠被迫停工,員工薪資延期發放等情況,而鑒於這種情況,公司決定進行裁員,並承諾所欠薪水將於2016年春節前發放。

雅圖員工追討欠薪(來源:網路)
雅圖員工追討欠薪(來源:網路)

報導稱,造成中國製造業邁入寒冬的一大原因是由於缺乏必要研發技術而落入價格戰的陷阱中。即使像福昌這樣的企業,在倒閉之前也曾受品牌壓價,壓價幅度超過50%,隨後其向供應商提出30%降價。

報導引述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執行總監范順的話表示:“國內OEM最終競爭還是成本競爭,他們會想各種辦法去壓制成本,比如說在供應商上,因為成本作為競爭目標的話,可能在其他地方會打折扣,這樣的話品質技術會受到影響,受到影響的話只能做低端的,就形成惡性循環的情況,主要以價格作為最大吸引力,作為核心競爭力。”

報導指出,這種現象是因為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升級轉型關鍵時期。而在製造業密集的廣東省,現象更是嚴重。根據廣東省製造業協會資料,廣東省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從今年9月開始連續三個月不足50。

PMI指數特約解讀專家陳鴻宇教授指出,這個參數表明雖有短暫回升,但製造業仍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而伴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工成本升高等原因導致附加值低的ODM條件越發艱苦。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執行總監范順預測:“這些OEM會受制於下游廠家,沒有自己品牌,做代工的,整個產品生產受制於下家,對下游終端市場客戶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對整個下游市場反應速度比較慢。未來這些比較低端的或者上游企業,發展面臨壓力會越來越大。”

報導指出,隨著中國製造業環境惡化,更多中國內外硬體品牌佈局東南亞國家,雖然未來製造業將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不過目前來看,國外的佈局仍不完善,中國製造業仍是這些品牌的首選。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中國製造業在面臨下行壓力時要更多考慮如何進行產業轉型。“長期來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內,同時考慮是否需要自主品牌,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下游廠家。短期來說,人工成本上升,機器效率取勝,技藝方面不光從人工成本下手,生產要從效率、柔性方面短期內做些事情,使它在競爭中能夠加強實力。”范順說。

One Comment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