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人民幣“入籃”引發本次重貶

【博聞社】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由於中國將人民幣“入籃”視為最終目的,而不是促成金融改革的手段,導致其在去年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同意後,暫緩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轉為貶值提振出口救經濟,從而引發市場恐慌,導致本次重貶。

華爾街日報稱,對十幾名中國官員和央行顧問做了採訪後發現,在這些人看來,人民幣“入籃”也意味著工作重心可以從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轉向利用人民幣去刺激經濟增長。在這種意識的催動下,一些原本可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被擱置了,中國政府決定逐步引導人民幣貶值來提振出口的高風險道路,結果被投資者抓住機會實施突襲,後者藉由大量拋售人民幣,與中國人行打響了一場由誰決定人民幣跌幅跌速的爭奪戰。

IMF在去年11月30日宣布人民幣入籃(來源:網路)
IMF在去年11月30日宣布人民幣入籃(來源:網路)

報導指出,在週四(7日)引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降至五年來最低水準後,中國央行不得不再次開始購買人民幣,以防止這種跌勢在全球交易員(許多人處在離內地不遠的香港)的參與下演化為崩潰。這導致投資者從兩個方面對中國央行的舉動作出解讀:一是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放緩程度比許多人預期的更加劇烈,二是暗示出中國領導人並不擅長如何應對這個問題──鑒於中國政府在去年夏天的救市行動中表現糟糕,這種擔憂捲土重來。

於是,週四中國股市開盤後不到30分鐘,股市大跌觸發了熔斷閾值,成為中國股市25年歷史中的最短交易日。儘管
中國央行週四在公告中試圖緩解外界的擔憂,稱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經濟基本面仍將對人民幣匯率構成長期支撐。但央行這種嚴陣以待的語氣顯示出,試圖控制市場對政府來說已經變成一場沒有贏家的博弈,而且代價不菲。自去年8月央行意外引導人民幣貶值以來,央行一直利用外匯儲備來阻擊人民幣空頭。

週四公佈資料顯示,截至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創紀錄的環比下降1,080億美元,至3.33萬億美元。這一下降額幾乎比分析師的預期多四倍。​

報導引述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IMF中國部前主任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的分析表示,中國在推動市場自由化方面不夠積極,同時沒能改變市場和經濟受國家嚴格控制的局面,目前正在為此付出代價。他說,給出一個明確的市場改革承諾是中國穩定市場並恢復信心的唯一選擇。

不過,報導認為這對中國決策者來說是個困難的決定。自夏季以來,由於中國股市劇烈波動,同時外匯市場惡化程度超出政府預期並考驗政府對動盪的管理能力,這使得中國政府在放開被嚴格控制的經濟方面按下暫停鍵。而且,為追求經濟穩定,中國政府已採取措施阻止資金流出中國。最近,中國央行已經暫停了部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外匯業務,加大了外國投資者做空人民幣的難度。

報導引述國有券商華創證券(Hua Chuang Securities)經濟研究部主管鐘正生(音)指出,這與人民幣國際化目標背道而馳,這表明穩定人民幣匯率的需要已被作為當務之急,人民幣國際化目標退居其後。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