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央企重組的副作用巨大

【博聞社】日本經濟新聞19日刊登專文稱,中國領導層正在加速推進國有企業的重組。在海運、資源和能源等領域,大型國有企業合併的動作不斷,今後預計在化學、通信和基礎設施領域兼併重組的趨勢也將擴大。推進國有企業兼併重組的目的是打造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超大型企業,不過這可能形成由國有巨頭獨佔和壟斷市場的局面,中國領導層旨在「提高經濟質量」的努力仍面臨著諸多課題。

央企或整合至40家

文章指出,被推進重組的是中國國務院下屬的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管理的大型國有企業。具體而言,將在多家國有企業林立的行業推進合併和經營整合,力爭在各行業整合成1到3家大企業。計劃在2020年前,將2015年底時達106家的大型國有企業數量整合到40家左右。

2015年9月,中國共産黨和國務院聯合發佈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成為中國領導層的行動指針,主要內容是由國家主導推進國有企業實施大規模重組。提出「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自該《意見》出台後,2015年下半年開始國企兼併重組的動作出現擴大。

文章接著檢視中國各領域的重要央企重組動向。

(來源:日經中文網)
(來源:日經中文網)

在海運領域,2015年12月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的兩大海運企業決定實施重組。從運輸能力來看,分別在全球排名第6和第7的這兩大企業在整合後成立的新公司將躍居全球第4。將把經營資源集中用於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以對抗馬士基集團(總部位於丹麥)等歐洲海運巨頭。

在資源和金屬領域,中國五礦集團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被批准實施重組。此外大型能源貿易公司珠海振戎公司和物流巨頭南光集團也就實施經營整合達成共識。這些均為受資源價格大幅下跌影響業績迅速惡化的行業,實施重組是考慮避免國內企業過度競爭掀起消耗戰,同時舉全中國之力加速開拓海外市場。

以國家主導的形式打造全球性大企業的「官方主導重組」在眾多行業出現擴大的趨勢。備受關注的是化學行業。在該行業,美國綜合性化學企業陶氏化學與杜邦已決定合併。中國方面,據稱政府內部已開始啟動對有關國有化學巨頭實施大規模重組的研究。

被視為重組核心的是中國中化集團(中化)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SINOPEC)2大企業。討論分別讓中化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CNOOC),中石化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CNPC)實施經營整合。

受原油價格下跌和經濟減速影響,中國各大石油和化學企業的收益環境迅速惡化。在全球行業重組氣氛升溫的背景下,中國國資委認為石油化學行業整體的合理化成為當務之急,因此中國也可能加速推進石油化學行業的兼併重組。

在通信領域,作為中國「三大通信商」的聯合網路通信集團(中國聯通)和電信集團(中國電信)正在推進有關經營整合的研究。預計在鐵路建設、電力和核電等領域大型重組的動作也將出現擴大。

「國進民退」問題將加重?

對於當前推進的國有企業改革,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表示:「推動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行業板塊的兼併重組,優化整合服務業資源,減少重覆投資,發揮産業協同效應」。中國政府將2015年誕生的中國中車視為國企重組的「成功模式」。

中國中車是由兩大國有鐵路車輛廠商原中國南車和原中國北車合併而成。在全球的地鐵車輛領域握有50%的市佔率,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中車正利用規模優勢在印度、土耳其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全球各地加強攻勢。

不過文章指出,國家主導打造超大型企業也可能産生國有企業擴張、民營企業受損的「國進民退」的既有問題將更行加重的巨大副作用。

事實上,中國中車已幾乎壟斷了中國國內市場,今後鐵道車輛的價格很可能居高不下。另外,在國有企業壟斷加劇的同時,被視為「敲打外資」的行動也接連出現。例如,2015年12月,中國批准了兩大國有海運企業的重組,而在另一方面卻以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和CSAV(智利)等海運企業違法《反壟斷法》為由處以罰金。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