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撰文建議馬英九到中央黨校講課

WeChat_1456148262【博闻社】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指,希望北京允許馬英九在中共中央黨校講課。作者認為「開啟新智源,智庫才不至於枯竭」。

作者說他多次聽到過中方資深研究人員對美國形形色色智庫的羡慕,和把這一體制引進中國運作的熱切希望,他還親自參加過新成立的智庫和準備成立智庫的高校舉辦的小型座談會。作者認為,越是開放式的針鋒相對的辯論,越是能夠刺激大家產生出新主意、新觀點、新設想、新方案、新對策。

作者指出,很多重大問題需要及時開啟嚴肅議政的有效渠道,其中包括台灣海峽兩邊關系的議題。基於此,作者建議:「中國大陸最高層應該開啟推陳出新的智庫運作奇徑——邀請今年5月20日台灣權力交接以後,已經卸任的馬英九博士到北京一家合適的教學研究機構作短期的訪問教授。」

“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職稱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安排,是落實卸任的高官們把經驗智慧反饋於社會、服務公共利益的方便體制,花錢不多,靈活機動。

至於哪家智庫最為合適的問題,作者認為,中共中央黨校最佳。還給出了三條理由:1、該校學員都是中共黨政系統的高中級官員,他們最有機會把聽課的內容融化進決策思考之中。2、該校管理嚴謹,省卻了北京高層對馬英九講課內容可能引發失控效應的擔心。3、該校邀請馬英九作訪問教授,也符合過往多次兩岸高層人士交流的慣例。

作者還給出了幾個選題的參考意見。文章認為,首先應該是“政治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未來中國”這個課題,給出的理由是:政治認同的分歧大半基於歷史的根源,作者希望未來的中國應該努力達成最大的認同公約數,以擺脫“一個中國”最終分裂的混戰前景。

作者說,馬英九是在台灣成長、同時真誠認同中華價值的青年學子,長期深浸於這場大討論里的理性和感性潮流之中,獲得了真切豐厚的體會,「一定能夠給中共中央黨校的學員們,帶來富有啟迪意義的講課」。

作者給出的第二個選題是「海域和島嶼爭端的法律問題」,并指出,馬英九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於1981年完成的學位論文主題就是東海這類爭端的法律方面。

文章說,東海和南海爭端及其法律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作為戰勝方的中華民國政府著力應對的要務之一,積累的文獻和經驗非常厚實,作者說「中國大陸過去在國際法領域的人才和經驗都欠缺,現在惡補也不可能馬上到位。像馬英九這樣具有專門知識和操作經驗的政治家,大可幫助北京決策層對付這一連串難題。」

作者認為,馬英九的講課只要能有百分之三十被接受,「就可大增北京決策機構的智源」。

2 Comments

發佈回覆給「东方来」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