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稱肯尼亞與馬來西亞案係「大內高手」出招 誘台灣跳陷阱

【博聞社】肯尼亞案在台灣持續延燒。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林鈺雄18日指出,近日來連續發生的肯尼亞、馬來西亞台灣電信詐騙嫌犯是否遣送至中國的爭議,係熟悉了解台灣現象與亂象的大內高手出招,目的是累積中國的政治與司法籌碼。

林鈺雄投書蘋果日報指出,自從2011年菲律賓發生台灣嫌犯遣送中國案件,鬧到沸沸揚揚後,兩岸基於打擊跨境犯罪之共同利益,暫時擱置國家主權和司法管轄權的爭議,建立了所謂的「東南亞模式」(第三國以東南亞居多)。

他解釋,這個沿用至今的合作模式,簡單說,一來是「兩岸分別引渡(或遣返)」,由中、台各自從第三國將己方嫌犯帶回處置;二來是不待言明的「人卷合一」,卷證當然會跟人一起走,例如,第三國於當地移交台籍嫌犯給台灣官員時,依移交慣例,也會一併交付台嫌涉案的卷證資料,同機返台,並無例外。有了嫌犯與卷證,也才能於台灣落地後,銜接偵訊、拘提、聲押、羈押及後續的起訴、審判程序,畢竟,這是台灣司法必須遵守的法治程序。

台灣警方在機場釋放被馬來西亞遣返回台的20名嫌犯(本社檔案照)
台灣警方在機場釋放被馬來西亞遣返回台的20名嫌犯(本社檔案照)

林鈺雄說,中方在肯尼亞案不顧兩岸分別引渡的共識,片面改為「強押台嫌至中國受審」的模式,並在台灣官員唱和下,展現了「整碗捧去」的政治實力。而馬來西亞案雖然中方在最後一刻勉強同意台嫌回台,但卻一反人卷合一的向來慣例,首創「只移交人、不給卷證」的人卷分離作法,致使台嫌下機落地後,在欠缺任何罪證的情形下(只憑嫌犯承認有在印尼機房工作的自白,根本無法押人),逼得台灣檢警只能匆促放人,別無他法。

林鈺雄表示,這種作法配合媒體報導嫌犯遭釋放消息,立刻使台灣國內陷入混戰,部分鄉民輿論不察「人卷分離」的荒唐本質,反而撻伐本案台灣司法縱放騙徒。其結果等於是落入圈套,助長肯尼亞模式中方主張的正當性。說得白話些:看吧,台灣就是會立刻放人,人還是都在中國受審比較好吧!

他認為,大馬案若非一時出錯,恐是了解台灣現象與亂象的大內高手出招,人卷分離的手法,其用意應不在於建立新的兩岸司法模式(國際上從來沒有這種怪誕模式),而是要坐實肯尼亞模式,累積中國的政治與司法籌碼。未來,台灣如果不能阻止馬國案的分離模式,最後就只能在內、外進逼下,被迫接受肯亞模式。

他表示,台灣朝野必須傾全國之力反對人卷分離的遣返作法,藍綠也要聯手要回馬案卷證,並且訴諸國際輿論、主張國際慣例,積極尋求奧援。

林鈺雄(自由時報)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