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20周年 官媒:现在谁还敢误炸
|【博闻社】20年前的5月8日,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遭北约战机轰炸。该事件虽以美方坚称误炸并作道歉和赔偿而和解,但有关轰炸原因的猜测从未消散。它是许多中国人记忆中未愈合的伤疤,也不断被中国用来宣传“不忘耻辱”、“奋发图强”。
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轰炸已经进行了1个半月。因中俄两国的强烈反对,北约这次轰炸行动并未获得联合国授权。但在对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权的最后通牒当年3月23日到期后,以克林顿的美国政府为首的北约即于次日开始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攻击。北约要求处于塞阿两族内战中的南联盟同意科索沃继续自治三年,公投决定未来政治走向,并要求塞军与武警全部撤离科索沃,让北约维和部队进驻。而塞尔维亚则拒绝了北约驻军等要求。
北约发起的空袭行动首先针对南联盟战略军事目标,继而瞄准政府部门、发电厂、国家广播公司等等。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象征主权、被视为战争中最安全之地的外国使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会遭到北约重型隐形轰炸机发射的五枚精确制导炸弹轰炸。
1999年5月7日晚上11点45分(北京时间5月8日5点45分),5枚导弹先后落到大使馆东南角外交官宿舍、使馆中央、使馆西北角、使馆地下室以及大使所住的官邸。当时住在使馆内的一名新华社记者和光明日报一对年轻的记者夫妇不幸身亡,另有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
误炸还是阴谋?
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强烈谴责北约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而北约则称,是北约军机炸错了建筑物。美国国防部长威廉·科恩在中国使馆被炸两天后解释说,”我们的飞机攻击了错误的目标,因为轰炸指令依据的是一张过时的地图。”美方称,北约军机本想轰炸南联盟军需供应采购局总部,却误炸了几百米开外的中国大使馆。
不过,美方有关误炸的解释并没有令中国人感到信服。由于消息部分受到封锁,许多示威者也对这一解释并不知情,而相信炸馆是蓄意行为。轰炸事件发生后的次日,成千上万名愤怒的中国示威者就聚集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外抗议。第二天,示威人数进一步扩大,甚至有报道称有十万人参加。在使馆区,示威者向美国和英国大使馆投掷石块、地砖,泼油漆、扔鸡蛋。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被困楼内数日,使馆车辆、建筑物玻璃有所损坏,但未造成人员受伤。抗议并非仅限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也出现了反美示威抗议活动,官方组织学生上街示威的情况也愈发突出。
不过,事态并没有失控。5月9日,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发表电视讲话,严厉谴责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的行为,同时呼吁抗议民众保持克制。5月12日,接载死伤者专机返回北京当天,中国各地政府机关下半旗致哀。5月13日,克林顿在白宫接见中国外长李肇星时应其要求在吊唁簿上写下道歉的话,内容为”深切悼念死者,并向死者家人以及中国人民表示慰问。”6月10日北约暂停对南联盟轰炸后,美国副国务卿皮克林6月中旬就该事件向中国表示道歉并承诺赔偿。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恢复,北约后来对炸馆事件中的死难者以及中方被损坏的馆舍进行了赔偿,中方也对被抗议人群损毁的美国馆舍做出了赔偿。有分析认为,台湾总统李登辉当年7月抛出两国论,美方拒绝其论述并重申支持一中,也对中美两国关系缓和起到积极作用。
该事件虽然没有引起中美剑拔弩张,但有关炸馆原因的各种猜测和阴谋论却久久不散。一种看法是北约对中国之前反对轰炸南联盟实施报复。英国《观察家报》和丹麦《政治家报》1999年10月发表文章说,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可能是蓄意为之,因为南联盟将此处设为雷达信号接收站和无线电监听站,因此被从禁炸的目标清单中移除。美国时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对此表示否认,称之为”胡言乱语”。侥幸逃生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潘占林也否认中国大使馆曾被用做南联盟军方的”转播中心”。
另一种猜测是南联盟曾应中国的要求将击落的美军F-117A隐形战斗机残片交给中国研究,北约轰炸就是要摧毁大使馆中藏着的这些残骸。但炸弹并没能将其摧毁,这些残片后来运到中国,对中国隐形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说法,也遭到潘占林的否认。
从屈辱到图强?
炸馆事件5年后,5颗炸弹中未爆炸的一颗终于被清除。2009年,贝尔德莱德政府在中国大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缅怀在那起轰炸中身亡的3位中国记者。2016年,习近平访问贝尔格莱德的第一站就是前往大使馆旧址,凭吊被称为烈士的三位同胞。2017年,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在使馆旧址开工,据悉将打造成欧洲最大的中国文化中心。如今,到贝尔格莱德游览的中国游客仍然会到被炸使馆旧址来看纪念碑。
使馆被炸20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国官媒又再从”屈辱无法忘记”,”落后了就要挨打”的角度试图激励民族自强精神。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发表文章,标题为”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的中国使馆前,先在摆满了鲜花”。文章说,”屈辱永远无法忘记”,”20年过去了,塞尔维亚已不是原来的塞尔维亚,中国也已不是原来的中国。20年前,是整个民族的悲愤、呐喊,并刺激了这个国家卧薪尝胆、奋发图强。20年后,中国肯定仍有各种考验和挑战,但肯定更加自信从容。”
环球网8日刊登文章,称“20年后的今天,看谁还敢‘误炸’我使馆!”表示此一“误炸”事件至今仍充满争议,但20年来中国的实力已经大不相同,GDP总量在全球从第7升到第2,军事方面,海军、空军等进步明显。
德国之声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