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债务问题面临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博闻社】英国《金融时报》旗下《投资参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对浙江省民营部门开展的调研发现,在经济放缓、订单枯竭之际,企业在越来越重的债务负担重压下举步维艰。

报道说,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官员和当地银行打掩护,局面或许还会糟得多,甚至可能爆发危机——地方政府官员和当地银行都不愿承认这一问题。

在《投资参考》接触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承认它们在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避免违约。研究发现,81.3%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曾通过从主流或地下银行借钱来偿还现有债务。设备转让、贷款展期及更近些时候的债转股方式也被用于避免违约,不过眼下债务链条绷得越来越紧。

46.9%的受访企业报告应收账款的回收显著延迟。官方数字显示,过去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应收账款已攀升55%。逾半数受访企业表示,它们预计今后12个月债务压力会不断攀升;80%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的坏账水平会升高。

不过,只有3%的受访企业认为自己的偿债压力会在今后12个月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这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金融时报说,目前浙江的地方政府和当地银行正联手为省内民营企业打掩护,以避免一场全面债务危机。在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一家当地分支,一名信贷员表示,他的头号任务是“掩盖坏账”。金华银监分局(Jinhua City Banking Regulatory Bureau)则在上个月表示,地方银行“对市场前景较好、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可通过信贷展期、借新还旧等贷款重整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不能一刀切,简单压贷、抽贷、断贷”。

今年第一季度末,浙江省不良贷款率的官方数字为2.39%,全国的数字则为1.75%。然而,据当地银行业人士估计,浙江省真实的不良贷款率很可能在20%到30%之间。只要政府官员、银行业人士以及企业本身不愿承认坏账,浙江省的“清算之日”就可以往后推。

中央政府一直在全国层面上积极鼓励这种行为——尽管政府内部和外部人士对此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警告。这些人士称,这种“展期和自我欺骗”的风气只是在拖延问题,而问题迟早还是会爆发;这种拖延使得眼下的失衡状况继续恶化,因而最终结果很可能比不拖延还要糟得多。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政府未能迎难而上解决坏债问题,并暗示部分最高层人士正在失去耐心。文中出现的“权威人士”据传与习近平关系密切。

金融时报认为,至少可以说上述文章的出现为债务缠身的全国性国有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也为浙江的民营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