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观察:德国通過亞美尼亞人滅族決議 挑動土耳其榮辱神經
|【博聞社独家】6月2日,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這項象徵性決議案,把1915年鄂圖曼帝國(即土耳其)軍隊屠殺亞美尼亞人事件定調為「種族滅絕」。同日,土耳其召回其駐德大使。德、土两国关系骤然跌入冰点。
德国为什么要拿100年前土耳其的历史来说事?土耳其又为何對德国此举勃然大怒?土耳其人民又是怎么看这件事的?身在土耳其的博聞社记者尝试為读者解惑一二。
同慰安婦議題之於日本一样,100年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至今仍為多數土耳其人拒絕討論、教科書僅陳述部分事實、土耳其網民逢人必戰的「不可觸」議題之一。
亚美尼亚人是土耳其境内众多族群之一。1914年11月,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一方,部队在萨瑞卡密斯战役被俄军打得大败,他返回君士坦丁堡后,公开指责萨瑞卡密斯那里的亚美尼亚人主动协助俄国人,导致他打败仗。
奥斯曼当局开始在政治宣传上把帝国内的亚美尼亚人形容为对帝国安全的威胁,1915年9月13日,奥斯曼帝国议会通过新法例,亚美尼亚人的所有财产可被政府充公。
由此,奥斯曼军队不仅纵容其他人抢劫、杀害及强奸那些亚美尼亚人,许多时甚至自己也有份参与其中。既被夺去随身财物,又被赶入荒漠的亚美尼亚人,死者不计其数。
自1923年以来,土耳其历届政府均矢口否认此次屠杀事件。虽然他们承认有几万名亚美尼亚人死亡(死亡数字官方说法不一),但声称那是由于被大规模放逐到叙利亚(当时奥斯曼的属国)时的饥饿和疾病所致,放逐亚美尼亚人是因为他们在土耳其东部与入侵的俄罗斯人合作。
在土耳其国内,人们对这个问题也看法不一,众说纷纭,这一历史问题业已演变成国家敏感的政治问题。
不管土耳其承认与否,这次大屠杀事件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这一事件影响了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在一次与土耳其前总理埃尔多安的会晤时指出,“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很严重,虽然“通往欧盟的大门继续向土耳其敞开”,但土耳其必须履行欧盟提出的保障言论自由等要求。
同时,这一事件使得中东的亚美尼亚问题更加复杂化。
而繼法國、俄國、希臘、瑞典和荷蘭後,德國國會也于2016年6月2日表決通過,認定1915年鄂圖曼帝國屠殺超過100萬亞美尼亞人的行徑為有系統性的「種族滅絕」。
此舉無異當面痛擊安卡拉,而毫無意外的,安卡拉同日厲聲批評此項決議為「歷史錯誤」、「傲慢和欠缺尊重」,並召回駐德大使以示抗議,使德總理默克爾较早前親訪土東難民營而見回溫的德土關係,再瀕冰點。
亞美尼亞大屠殺發生已逾百年,為何土國仍不願將史冊如實攤開檢視,更遑論與亞美尼亞對話?
旅居土國多年的美國記者旻濟分析,除土國堅持此屠殺事件並非僅亞美尼亞種族受害,亦有部分土國人喪生,故反對外界將罪責全數怪諸現今土耳其外,另一項主因是土國將「榮譽」看的比性命重要。
「在土耳其及其他的中東國家,最羞辱人的髒話便是你沒有『榮譽』,如果你與人爭吵,稱對方的行為使他的家族蒙羞,對方是會跟你拼命的」,旻濟說。若要土耳其承認屠殺亞美尼亞人,無非是自找恥辱,「土耳其人不可能容許國家的榮耀蒙上一點塵埃,你看他們處處懸掛國旗就知道愛國主義有多盛了」。
「土耳其境內有大量右翼民族主義者,這些人堅信土耳其為偉大國家、信奉土國現代化之父凱末爾,拒絕相信凱末爾所屬的「青年土耳其黨人」曾主導種族屠殺事件」,旻濟補充。
確實,記者在土耳其已近三個月,中東風土早已見怪不怪,但滿街充斥凱末爾肖像、海報、貼在車窗上的貼紙,甚有人將凱末爾的頭像紋在身上等等,對前國家領導人仰慕之情甚深,仍讓記者履履感到不可思議。
此外,土國輿論亦質疑,為何於此時將鄂圖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呢?
來自土東迪亞巴克省(Diyarbakır Diyarbakır)的大學講師古夏批評,德國此舉純粹是西方的虛矯(western hypocrisy),「德國可藉此對土施以經濟制裁,或以此當作政治籌碼,要求土耳其於難民協議上讓步。」
而旻濟則指出,其實去(2015)年正值亞美尼亞大屠殺的100週年,德國政壇已有聲浪要求將該事件定調為種族滅絕,惟於難民危機亟需土國協助下,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為保全德土關係而拖延相關決議,直到今(2016)年初因難抵執政聯盟的壓力才讓步。
德國下這一步棋後,土國總統艾爾端(Recep Tayyip Erdoğan)立怒斥歐盟勿干涉土國內政,但安卡拉於民意沸騰之際是否干冒棄絕所有歐盟提供的好處,撕毀難民協議?甚或不惜與歐盟決裂而自陷外交危機?
德国总理默克爾和土耳其总理埃耳多安如何处理两国关系,考驗他们的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