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來鴻:「習李鬥」致中國A股闖MSCI關再度失敗
|【博聞社北京特別報道】北京時間2016年6月15日凌晨5點,MSCI(摩根士丹利全球資本指數)正式發表公告,宣布再次推遲將中國A股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而使A股繼續留在2017“評估列表”中。博聞社獲悉,導致此結果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領導人之間內鬥,中國政局的搖擺不定使國際資本界對中國股市缺乏信心。
MSCI指,在過去幾個月,中國當局為滿足國際投資者需求,對A股市場的准入制度進行了一系列顯著的改善。這些制度改善意在掃除之前被視為A股納入 的幾個主要障礙,包括有效解決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加強上市公司停復牌監管,以回應這個近來被投資者視為最關鍵的問題;改革QFII制度,旨在放寬額度分配和資本流動兩項限制。
但MSCI期盼當局繼續制度改革的政策動力,着手解決剩下的市場准入問題。若中國A股市場准入狀況在明年6月之前出現顯著的積極進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納入A股的可能性。
博聞社昨已報道,日前舉行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中國金融三大主管部門一把手集體缺度,揭示了中國政壇的怪像;似乎反映了中國政治經濟領域的某種“不詳”之兆。
對此次MSIC拒A股入指數,中南海消息人士向博聞社明確表示:“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主要原因就是習李不和,導致南北院的內鬥日趨激烈,向國際社會早已釋放了再明顯不過的信號——中國政局搖擺不定和中國經濟政策混亂不堪,MSCI又怎麼可能對中國股市有信心?”
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指數為全球投資組合經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數。全球超過10萬億美元資產,均以MSCI指數作為基准指數;而高達97位,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投資經理們,都是該指數的忠實追隨者。
MSCI指數被全球業界高度認同,而歷史經驗表明,首次與最後納入MSCI後,股市大盤均有較大幅度上漲,尤其是被納入後的半年至三年時間內,市場獲得的正面推動力,相當明顯。
以加入方式均為漸進式的韓國和台灣為例,其股市漲幅均翻番,屬於不折不扣的牛市。韓國綜合指數首次納入後,一年半內上漲116%;而台灣首次納入後的一年內,則上漲105%。
博聞社此前曾多次獨家報道中南海內幕,尤其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分歧嚴重,“不和”程度可謂與日俱增;以中央財辦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代表的中國經濟政策的核心智庫和實際制定者們,“內鬥”也上升到了極其驚人的程度。
中南海消息人士對博聞社指,中共最高層一直將中國股市的崩盤,歸咎於所謂“內鬼”和“海外”惡意做空,從而“掩蓋”習李不和以及中國經濟政策搖擺不定的現狀,但是MSCI並未因此而受蒙蔽。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成功闖關MSCI呢?回顧一下納入MSCI的基本條件:
股市能否納入MSCI以及納入的市值比例,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MSCI 首先會在年度市場劃分審議中,根據“可持續性、市場和流動性以及市場准入”3方面,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在MSCI 的3大不同市場中的歸屬情況,進行周密審議。
按MSCI的上述門檻,嚴格說中國A股,確實“連門兒都沒有”。
如果說“可持續性”的標准很難界定,那麼“市場准入”則是過去兩年A股納入MSCI的兩次嘗試的最大阻礙;MSCI對中國A股市場,提出了顯而易見的整改措施:“額度分配流程,資本流動限制以及收益權屬界定”。
中南海消息人士對博聞社進一步指出,中國股市2015年6月份以來的股災,讓“市場和流動性”成為其納入MSCI的攔路虎:大面積隨意性停牌對正常交易造成影響,同時引起流動性風險和配置風險,因為千股停牌的奇觀,股票無法正常交易,股市當然無法流動。
另一方面,“國家隊救火”也給MSCI“國家干預市場”的口實;同時因為大量資金的深度介入,又對股市未來的“流動性”,帶來巨大的影響。
中國A股闖關MSCI已經慘遭“三連敗”;美聯儲是否加息,即將揭曉;而英國退歐公投,結果難料。中國股市又將面臨嚴峻考驗,如果再次“創下新低”,習李政府臉面何在?
中共官方發言人和官媒,完全可以用A股被納入是“歷史必然和時間問題”,或者“一個不包含A股的國際指數是不完整的”等自我安慰,繼續忽悠億萬股民美;但是絕對不應對“外國投資者十分有限的准入、回撤資金難度、市場的流動性和成熟性”等諸多中國股市的頑疾,視而不見。
為了中國苦苦煎熬中的億萬股民,習近平和李克強應盡快和好,中南海南院北院之間也應該立即停火;否則中國經濟仍將雪上加霜,至少可以讓中國經濟獲得些許興奮的A股納入MSCI,仍將遙遙無期!
MSCI为何这次仍不纳入A股:4个问题有3个还没解决
http://www.boxun.com/news/gb/finance/2016/06/201606151532.shtml#.V2Fl2vl96Uk
习李斗,斗在面上,伤在博讯心里。如此苦口婆心地劝二人和好符合谁的利益?
习猪头要把责任推给李克强,真是有够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