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赴日演講:中國應理解快速崛起讓他國不安(全文)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正於日本訪問,28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
【博聞社】新加坡總理李顯龍9月29日在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的演講,下為演講全文:
很高興受邀在這次日本經濟新聞社特別國際大會上致辭。我上一次在這個場合演講是兩年前日本經濟新聞社慶祝20週年紀念的時候。今年新加坡與日本慶祝建交50週年,是特殊的一年。我訪問日本,反映了日本與新加坡及區域深厚和持久的關係。
當前局勢
這是一個面對重大改變和不穩定的時期。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七年後,許多經濟體的表現仍然欠佳。工資停滯,工人對工作感到焦慮。保護主義、反移民和反全球化情緒普遍。左翼和右翼極端、抗議性政黨讓多國政府備感壓力。歐盟面對移民、疑歐主義和英國脫歐等根本問題;美國則面對一次讓人困擾、非比尋常的總統選舉。恐怖主義對許多國家來說是個威脅。
和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亞洲的表現不算差。這是個有活力和充滿機遇的區域,包括為日益擴大的中產階級提供服務和興建迫切需要的基礎設施。當然,亞洲也有其自身問題。急速發展帶來了問題,各國也有必須優先處理的政治、經濟或安全課題。
亞洲和世界面對的最大改變是中國的崛起。三十多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年增長逾10%,增幅超過25倍。其對外貿易規模龐大,是亞細安幾乎所有成員國和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去年,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超過它所吸引的外來直接投資。中國的崛起對所有國家都產生影響。對中國,我想提出三點看法。
第一,整體來說,中國的崛起給世界帶來巨大好處。中國穩定、繁榮,也日漸融入全球經濟。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得以脫貧。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也從廉宜和高素質的中國出口獲益,比如服飾、智能手機和家用電器。世界各地的企業,無論是售賣飛機、人壽保險、醫療服務還是其他產品服務,都希望從中國龐大的市場分一杯羹。中國的成功和同其他國家日益相互依存的關係,對亞洲和全世界的繁榮貢獻巨大。
第二,每一個國家都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必須做出重大的調整,包括中國本身、世界各地的小國家和其他大國。這需要各方自我克制、發揮智慧。
中國自身也必須為它在世界的新角色做出調整,並承擔一個崛起強國的新責任。中國已經開始在這方面展開一些行動,比如,中國更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也在最近提前正式核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
與此同時,中國應該理解它快速崛起讓其鄰國和其他大國自然產生的不安和疑慮。中國應該以行動來展示,它決心和其他國家建立雙贏關係,在嘗試重塑國際框架和規則的當兒,無意顛覆讓它受惠的現有國際秩序。
較小的國家,如新加坡,則必須把崛起中強國的政策和利益多納入我們的考量。然而,我們也可以從同中國的貿易與經濟合作的新機會中受惠,比如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項目和「一帶一路」計劃滿足亞洲對更好的基礎設施和互通互聯的需求。
其他大國應該容納崛起中中國的合法權益。中國希望像其他大國一樣,對世界的發展發揮更大影響力。中國將根據其能力、資源和利益,對國際合作做出更多貢獻,希望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有更大話語權。其他大國必須認識到中國的這些期望並給以應有的重視與考量。
國際戰略平衡上出現這種重大轉變,過程肯定是不容易的。偶爾的摩擦或爭執在所難免,尤其是鄰近國家之間更有可能發生,因為每個國家都必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因此,中國在南中國海、東海所涉及的領土與海域爭議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但是,致力達到一個可行的新平衡點,把衝突的可能減至最低,對各方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如果各國不能相互合作,我們不但會失去一同繁榮發展的機會,也面對失去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重大風險。
說到底,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明顯對中國有利。中國的繁榮也有賴於其他國家。中國雖然幅員遼闊,但它不是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獨立經濟體。中國若是與世界脫軌,沒有世界市場、外來技術和跨國公司的投資,只會對自己不利。此外,外部的和平與穩定也允許中國集中精神,應付相當嚴峻的國內挑戰。
第三,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的崛起並不是,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中國面對重大的內部挑戰,接下來的問題也只會變得更複雜、更棘手。中國的經濟基礎擴大了,但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增長步伐也會無可避免地放緩。它目前的挑戰是緊迫的:低工資、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達到了極限;經濟發展對環境帶來龐大的影響;要求改善公共服務的呼聲越來越大;人口也快速老化。要處理這些問題,中國必須正視經濟重組、社會改革、政治體系演變等根本問題,而這些都牽涉到艱難的取捨和風險。
因此,我們不能根據中國過去30年的變革,假設接下來30年也會有同樣讓人驚嘆的改變。相反的,我們應該把中國看成一個非常成功,但也有其挑戰和制約的經濟體,就像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展望良好,但持續成功發展的道路卻也可能是曲折的。
中國領導人坦誠表示中國已經進入「新常態」。他們很清楚眼前的挑戰,不過對於實現中國的增長目標,並在結構、社會、經濟等方面完成必要的轉變,他們顯得有決心和信心。
我們當然希望中國會成功。這是因為一個穩定和繁榮,瞭解自己力量和責任,並在「和平發展」道路上前進的中國,會為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帶來很大的益處。
日本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和亞洲這些改變的情況下,我相信日本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過去幾十年以來,日本在本區域提倡和平、穩定與發展,並在這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不過日本自身與與區域所面臨的變化,意味著日本若要堅持初衷,就必須改變策略。作為一個贊賞日本、祝福日本的外人,請允許我在這裡提出三點。
首先,我希望日本成功重振其經濟。在國內,日本面對根深蒂固的經濟難題。首相安倍晉三的解決方案是他的三支箭,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支——結構性改革。結構性改革正在進行,包括改革外來勞工政策、鼓勵婦女進入職場和開放農業市場及農業現代化。我希望日本採取更大刀闊斧的行動,因為要做的還很多。經濟蓬勃發展,是日本在亞太區域維持積極角色的先決條件。
日本不但需要國內改革,也必須與世界緊密聯繫,維持關注外界事務。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一個國家的成功不只是靠自身的能力,也靠瞭解其他國家和文化,同它們交流並吸收它們的人才和思想。這正是美國的一大強項。然而,日本基本上是個單一種族社會。它也沒有美國的另一優勢,即世界其他國家也使用與其相同的語言。因此,日本必須做出更大努力來讓其人民認識世界,尤其是年輕人。
一個途徑是把年輕人送出國,到海外頂尖大學就讀。以往,美國「常青藤盟校」大學接收的日本學生較多。最近數十年來,日本學生的人數減少了,韓國與中國學生的數目卻增加了。韓國人口不到日本一半,但目前在「常青藤盟校」大學就讀的韓國學生卻超過日本。這其中必定有其原因。但如果更多日本年輕人可以到海外,與來自世界各地最聰慧的學生一起學習,然後回國重新融入日本社會與經濟,把不同的視角和想法帶回日本,這將為日本注入活力。事實上,這正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做法。
加強日本關注國外事務的另一方式是自由貿易。這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日本來說是如此重要計劃的一個原因。安倍做出了加入協定的果斷決定,發出了日本將繼續關注外界的明確信號。協定也可以幫助日本推動迫切需要的國內改革,讓日本經濟變得更具競爭力,包括在敏感領域。
協定還需要簽約國核准,包括美國和日本。新加坡是協定的前身P4的四個創始成員國之一,連同智利、文萊和新西蘭其他三個創始成員國,我們也一直鼓勵和支持日本加入談判協定。日本國會將在這幾天辯論核准協定一事。不管美國的情況如何,我們自然希望日本國會批准協定。日本是協定12個成員國中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其決定有一定的分量。最終,我們也應該歡迎中國加入,因為協定不只是為了現有12個成員國,而是亞太區域走向自由貿易的途徑。
其次,我希望日本同鄰國和大國維持穩定與和平的關係,尤其是同中國和美國。
但同鄰國保持穩定與和平的關係不是單靠日本就可以做到的。所謂孤掌難鳴。各方都必須為雙贏結果付出努力。因此,我很高興知道日本與韓國在慰安婦課題的談判上取得了進展。
日本同中國的關係較為複雜,因為戰爭的傷痕遠未痊癒。三年前,我參觀了中國瀋陽的「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盛京事變或瀋陽事變是中日戰爭前奏。我想看看博物館如何記述這歷史悲劇。後來,我受邀在留言簿上留言時,寫下了「和平無價」這四個字。
我們很幸運,朝鮮半島戰爭結束逾60年以來,東北亞一直處於和平狀態(或至少沒有發生戰爭)。但如果領土爭議升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或朝鮮半島的緊張氛圍讓區域陷入不穩定,而動搖了和平,那就麻煩了。各項爭議中的所有課題,都不值得付出戰爭的代價。
到今天,中國和日本之間還存在分歧,包括尖閣諸島/釣魚島的主權問題。但我希望兩國能夠合力處理爭端並尋求合作機會,不要把雙邊關係視為零和遊戲。
中日關係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雙方都必須努力和包容。因此,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最近的G20峰會會面。直接溝通是邁向相互瞭解和解決糾紛的第一步。如果中日加倍努力並避免意外事故,彼此將為自己省卻許多問題,區域也可以大大松一口氣。
我希望日本同美國維持緊密關係。二戰結束以來,美日安全同盟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它讓美國留守區域並制止東北亞國家讓爭端升級,是區域穩定的基石。美國的核保護傘協助日本維持不發展核武器的一貫政策,也緩解了日本被迫對朝鮮的軍事化和核計劃做出反應,導致不可預見和危險後果的風險。
但軍事同盟是整體關係的一部分。要美日安全同盟持續下去,兩國之間也必須有共同和日益擴大的經濟利益和夥伴關係。這正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戰略重要性。它將深化美國與日本和區域的關係。另外,美國繼續關注亞洲,也將強化亞洲的安全和穩定,為區域所有國家在一個和平的環境中發展提供基礎。
如果日本可以同鄰國和大國維持良好關係,就可以在美日安全同盟框架下,較容易地推行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政策和日本的《和平安全法制》。新加坡支持這些呼籲建立包容性和有章可循區域框架,可以讓日本在區域和環球事務扮演更大角色的計劃。
第三,日本自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來,開始在亞洲,尤其是東南亞,扮演積極和建設性角色。我們希望日本繼續這麼做。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提出「福田主義」(Fukuda Doctrine),承諾使日本成為和平國家和以平等夥伴身份同亞細安及其成員國合作。當時是亞細安發展的關鍵時刻。越南戰爭剛結束,對許多亞細安國家來說,前景看來很不穩定。日本的經濟當時蓬勃發展。日本公司在金融、電子、汽車造船業、重型工程等領域領先全球。「福田主義」和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資對亞洲影響重大。在日本帶頭下,新興工業經濟體(新加坡、韓國、香港和台灣)快速增長。對新加坡來說,日本企業與來自日本的投資對我們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0年後,日本經歷了長期的經濟困境,注意力也可以理解地轉向國內事務。但日本還是維持同亞細安和亞太區域的關係。日本出席安全與區域論壇,為較不發達國家提供援助和擴大了貿易聯繫。
今天,日本還是有重大影響力和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日本和亞細安有全面的合作日程。「亞細安-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商品的部分已經落實了,貿易服務和自然人流動部分已經談判了但還沒有簽署協議。日本也參與《亞細安互聯互通總體規劃》(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並將為「高質量基礎設施合作夥伴計劃(Partnership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投入2000億美元。
我希望日本進一步深化同亞細安和區域的關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促進經濟整合。亞細安與日本之間的航空服務協議將讓企業和旅遊業受惠。東亞峰會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將促進一個開放和包容性區域框架。我希望日本積極參與所有這些領域。
結論
亞太區域正進入一個我們必須應對重大地緣政治轉變和艱難內部情況的時期。各國必須加強合作而不是變得內視,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取得成功。
對主要參與者和可以影響區域氛圍的日本來說,這尤為重要。數十年來,日本一直扮演重要和正面的角色,促進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我希望日本未來將繼續扮演這建設性角色。
好文! 像李光耀!
因為中共的蹶起,沒有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有持強凌弱的嫌疑,讓鄰居們很不安呢。。。
中共太子党法西斯军国主义活摘集团,也配讲什么道义制高点?? https://uploads.disquscdn.com/images/4f9be95a842b0444de031a1892459f8929077719c38c63b6e7210fce3bee73d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