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中國將如何轉型?德智庫推演出6種「可能」
|【博聞社】與中國關係愈趨緊密的德國,認為中國目前處於結構性變革階段,未來中國將如何轉型、成功抑或是失敗,都將對全世界造成決定性影響。
德國智庫「博德曼基金會」日前發佈了《中國2030》研究,針對14年之後的中國發展進行不同分析,預設中國未來可能出現的6種場景。
據德媒《德國之聲》報導,博德曼基金會這份《中國2030》研究推演了14年後中國可能出現的6種場景:從維持現狀、中國夢、築起「長城」、新加坡模式、實現民主到徹底陷入混亂,除了分析不同場景的發展,也探討每種不同場景可能會對世界帶來何樣的影響。
預設「維持現狀」場景為認定中國共產黨將會繼續執政、中國政經體系現狀沒有發生根本上的改變,經濟繼續受到中共控制,那巨大的社會挑戰仍繼續存在。分析認為,那時中國經濟成長的速度將不再如同經濟奇蹟時代那樣驚人,但經濟成長率仍然可觀。
預設「中國夢」場景為認定中國經濟得到自由化改革的助力,而同時中共的權威仍保持不動搖的狀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中國夢」實現,憑著「一帶一路」政策將中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打造成自己的出口招牌。分析認為,那時中國將更進一步地融入世界經濟,這將使得過去曾阻礙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以及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張的壁壘逐漸解除。
預設「長城」場景為認定中國選擇了普廷(Vladimir Putin)領導俄羅斯所走的道路,民族主義和強硬外交使中國陷入遭國際孤立的境地,導致中國經濟深受其害。中國仍聲稱「領土」、「主權」不容阻攔,美國將軍力部屬到南海等相關海域,西方和亞洲國家都通過制裁措施施壓中國。分析認為,那時的中國將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內政領域也將面臨緊張局面。
預設「新加坡模式」場景為認定中國除了市場經濟改革之外,也經歷了一些政治上的革新。在國際上,中國作為大國領導的地位將得以鞏固。也就是中共除了在經濟改革之外,也啟動了政治革新歷程,朝新加坡模式前進,建立一黨專政的選舉、部分民主式的公民參與。分析認為,那時的中國將大手筆把國家激勵政策與市場經濟競爭結合,讓廣大民眾階層都能從經濟繁榮中受益,城鄉之間分配不均問題將得以緩解。
預設「民主」場景為認定中國變成一個西方式的民主國家,具備民主國家的所有優勢及弱點,經濟與社會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分析認為,民主化將帶來中國經濟、社會和與國際上的重組,創造一個徹底「新中國」。那時的中國民選政府必須證明,新的執政改革和經濟改革能促進經濟繼續繁榮發展,將背負著巨大壓力,市場將加開放,中國產品在國內市場也面臨國際產品的更強勁競爭。而政治上的改變也將讓國際社會對中國態度產生變化。
預設「混亂」場景為認定中共無力應對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上的難題,失去對局面的控制。中國過去長期將維穩視為最高任務,但中共對國家控制遭遇潰敗,雖並不是回到文革時代的混亂,但省級政府、黨內派別或軍方將陸續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將導致經濟崩潰。分析認為,那時的中國將與現代全球經濟脫節,中國製商品品質愈來愈糟糕,世界市場對於中國製造的不信任感加劇,導致中國製產品幾乎快要無法出口,工廠被迫關閉、失業率急遽上升,整個社會基礎設施將面臨崩潰。有錢人將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國外讀書,貧窮的多數民眾只能在破碎凌亂、早與國際脫節的中小學和高教體系中。法治國家的司法體系已然崩解。
《中國2030》研究項目負責人巴爾馳受訪時指出,分析推演的6種場景依照從內到外3個層次劃分成3組,最靠近內核的是「維持現狀」,而「中國夢」和「長城」為對目前中國發展趨勢延伸推演的結果,最外層「新加坡模式」、「民主」和「混亂」則需要一些戲劇性事件發生,才會出現這些「破壞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