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項目因中國經濟問題遭擱置

【博聞社綜合】儘管中俄兩國領導人曾多次重申2015年雙邊貿易額要達到1000億美元,但令全球市場不安的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也蔓延到中俄能源合作,而雪上加霜的國際油價下跌,更使中俄之間價值大約1,130億美元的輸氣管道、電網等能源合作項目已經擱置或推遲。

路透社報導,據業內消息人士和分析師表示,隨著中國大規模反腐行動的推進,而俄羅斯又因制裁、油價下滑以及匯率崩跌等因素受創,一些中俄合作項目可能會無限期推遲。

盧布兌美元已從一年前的33暴跌至70,除了西方的制裁導致俄國企業無法從西方融資,也因為原油價格崩跌而使依賴原油作為主要出口商品的俄國經濟重創。

俄羅斯官員和商界人士曾表示,他們寄望于亞洲特別是中國能幫這些項目融資。兩國在去年11月份簽訂了一份30年期,總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合約並達成框架協定,其中包括從西伯利亞西部修建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俄羅斯每年可通過至這條管線向中國供應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中國因此成為俄國天然氣公司Gazprom的最大客戶。

中俄2014年天然氣合約的油氣管線規劃圖(來源:網路)
中俄2014年天然氣合約的油氣管線規劃圖(來源:網路)

這份合約並規定天然氣價格將與一籃子石油產品基準掛鉤。但國際油價在合約簽署後已經下跌超過50%。俄羅斯從2011年開始向中國供應天然氣,但俄國分析家表示,按照目前的油價,被稱為「西伯利亞力量」(Power of Siberia)的專案對Gazprom來說無利可圖,因此在2018年年底之前可能不會啟動,而另一條管線阿勒泰(Altai)更在今年7月下旬進入「無限期推遲」的狀態。

俄羅斯政府的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儘管專案有所推遲,他不懷疑天然氣項目最終將會修建完成,因為中國迫切需要大量天然氣作為清潔能原來治理其著名的空氣污染。

然而中國本身經濟增長明顯放緩與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可能讓這種預測的樂觀前景蒙上陰影。

天然氣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導致天然氣在中國的消費增速出現放緩。2014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800億立方米,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7.4%,是近10年來同比增速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同時,發改委日前發佈的資料顯示,2015年上半年天然氣產量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

而能源項目的推遲也嚴重影響中俄兩國的貿易進展。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交易夥伴,儘管今年上半年雙邊進出口總額達到306億美元,但根據俄羅斯海關資料,比去年同期下跌28.7%。中國商務部歐亞司司長淩激在接受俄羅斯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上半年遇到了困難。但即便我們在年底前無法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也不會對兩國雙邊貿易構成災難。我們對兩國相互貿易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Add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